人流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1分钟签约80锦东片区棚改签约新速
TUhjnbcbe - 2023/2/21 17:23:00

5月12日上午八点,随着发令枪的一声令响,锦东棚改片区几百名等待签约的居民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大家“一路飞奔”地冲向签约点。这生动火热的场景,是棚改群众对美好幸福新生活的热切期盼,也是对日日夜夜奋战在棚改一线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应。

当天的签约,仅用了11分钟时间就完成了该片区四百余户80%的签约任务。从城南片区的四五天到东桥片区的一天到公园周边片区的一个小时,再到锦东片区的11分钟,榆山人不断在棚改战场上奏响凯歌,一次次刷新着榆山拆迁签约速度。近日,记者走进锦东片区棚改一线,倾听了棚改背后的故事。

未雨绸缪忙“彩排”签约速度再提升

凌晨12点多,锦东棚改片区指挥部和签约点依然灯火通明、人流穿梭。集中签约前的夜晚,榆山街道工作人员还在为第二天的签约忙碌准备着,一遍又一遍地为即将到来的签约进行着彩排。

“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及早考虑在前,做到了然于胸,科学做好预案,尽可能的方便群众。”作为锦东棚改片区的负责人——榆山街道办事处主任陈锋向记者介绍,“为确保签约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余人的工作队伍,设立了21个签约点,最大限度的提升签约速度,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同时设立了答疑组、受理组、后勤保障组等多个工作组分头处理其它各项事宜。各组人员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个流程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榆山街道棚改签约的速度之快,不仅得益于细致入微的科学安排,还得益于“想在前、干在前”的及早行动。集中签约之前,榆山街道就在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上把群众的安置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等需要填写的事项安排人员进行了填写,大大节省了现场签约时计算、填表等环节的时间,群众只需现场确认、签字按手印即可。这一小小的举动,正是榆山街道“便民为民”工作理念的具体体现。

棚改一线“百般味”晓之以理赢主动

自锦东片区棚改工作启动以来,榆山街道上下特别是棚改一线工作人员充分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铁*精神,以“走遍千家万户、了解千差万别、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工作作风,身沉一线,讲*策、剖难题,用真心和真情实现了和谐拆迁。

棚改中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尤其是锦东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榆山街道东南沟、南门、西桥口三个村(居),共户,其中东南沟社区户,南门社区16户,西桥口村44户,情况十分复杂,任务十分艰巨。棚改面对的工作对象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残有孕;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多又‘奇葩’,既有商户还有各企业,既有房产证问题还有家庭内部的纠纷。

“拆迁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仅靠耐心地宣传引导还不够,甚至需要不下百次的电话沟通和耐心解释,一次次吃闭门羹,一遍遍守在拆迁户的家门口,没早没晚没双休。”多次参与棚改工作的榆山街道机关干部张新春深谙其中的“酸甜苦辣”。“当遇到拆迁群众一次次蛮横无理的指责,甚至是人格的诋毁、过火的言语攻击时,我们心里可谓是辛辣无比,胸中已是电闪雷鸣,表面还要泰然自若,隐忍克制,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工作、认真的宣传*策,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及时把握工作的火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消除群众的积怨,解决拆迁过程中的矛盾”。

正是凭借着“忘我”的敬业精神和“细致”的工作态度。榆山人面对拆迁户的牢骚、抱怨、指责、谩骂,回报以倾听、安慰、理解、包容,他们在僵持中坚持,在沟通中发现,在细节中突破,为棚改的顺利签约赢得了主动、收获了民心。

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棚改难题

“部分拆迁户难以动员,其实就是征迁*策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说到底,就是他们把以前的旧村改造*策等同于了现在的棚户区改造*策。”参与此次棚改工作的第二工作小组群众代表宋兆轩大爷,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部分群众的心结所在。“只有让群众明白了两者的区别,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为此,宋兆轩和他所在的工作组成员不厌其烦地向群众解释*策。他经常向周边的群众讲,通过棚改工作,县城东部的城市形象不仅得到提升,有生之年还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何乐而不为呢?与此同时,他积极带头腾空房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着众人。

在片区拆迁工作中,榆山街道以“机关干部+村干部+群众”的工作机制,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收到了极佳的效果,群众参与支持棚改的热情也被带动起来。锦东棚改指挥部按照地理区位以及房产性质将拆迁户分为21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配有街道工作人员两名,各村居对锦东棚改拆迁工作高度重视,村居两委干部全部盯靠指挥部,并每个工作组配备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群众基础好的村居工作人员一名,协助进行拆迁工作。

现年70岁的高永兰,是第十九工作组的成员。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她也为此次棚改的顺利推进倾注了大量心血。

“一开始,对棚改*策我自己也接受不了。”高永兰坦诚地向记者介绍,“家人们对我参与棚改工作也极力反对。”此时的她,内心是无比的纠结。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她对*策有了更深地理解。街道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没黑没夜地为群众奔波、磨破嘴皮的做工作,这种执着和精神也感染了她。

忍受着家人的不解,眼中噙着委屈的泪水,高永兰毅然奔走在棚改一线。她说,“我与房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盖了3次房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平时劈柴做饭累的腿疼,晚年碰巧赶上了*府这么好的棚改*策,也能享受享受了。”为此,她不仅带头支持棚改工作,而且在当天的签约过程中,她不计得失地让其他群众先签,自己却排在名以后。

“最快的马追不上春风,最能干的英雄也离不开群众。”榆山街道“机关干部+村干部+群众”的创新工作机制,极快推进了棚改的进程。有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大家伙儿的“安居梦”又“近”一步照进了现实。

“四动”在实践干群更和谐

“众口难调、要求各异,群众们对棚改*策的预期又很高,在坚持阳光透明工作的同时,如何打消部分群众不合理的诉求,不让他们抱有任何幻想,这考验着我们村两委的智慧。”东南沟村村主任郭刚直面棚改的困难,向记者侃侃说道。

老百姓面对好的棚改*策不知足,怎么办?那就厚着脸皮继续当好“演说家”。老百姓闭门不见甩脸子,怎么办?那就一遍遍登门、笑脸相迎。老百姓聚集上访,怎么办?那就直面问题、真诚沟通……棚改的难题五花八门,像这些情况郭刚早已经习以为常。他调侃地说道,自己已经练成了百*不侵的“多面手”。

在与群众做工作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扬不怕吃闭门羹、不怕碰钉子、不怕绕弯子、不怕受委屈的工作作风,既活用*策法规等“大处方”,又采取讲真心、拉家常等“小偏方”,棚改工作的成效显而易见。在此基础上,东南沟村也积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动工作法”,即“用*策推动、用真情感动、外部联动、内部互动”。

实践出真知。在一线工作中创造的“四动工作法”,不仅破解了棚改的难题,更是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大家心朝着同一个目标而行,共建幸福和谐的新家园。

真心换真心棚改暖民心

棚改工作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11分钟签约80锦东片区棚改签约新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