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结束的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奉俊昊导演的韩国影片《寄生虫》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和最佳原创剧本4项大奖。这也是亚洲电影第一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桂冠。无论对韩国电影还是亚洲电影,无疑都是巨大的鼓舞。
《寄生虫》讲述了居住在半地下室出租屋里的一家四口,为了生计陆续潜入富豪家庭打工。他们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前保姆的秘密,从此卷入了一场惊悚的暗战。
主角的四口之家居住环境拥挤恶劣,窗内爬虫满地,窗外有行人随地如厕……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为隔壁的披萨店折包装盒,换取微薄的报酬。《寄生虫》用了大段的篇幅描述这个家庭的贫穷。而全家深入富豪家庭之后,贫穷与富有、底层与上层,更是不断碰撞引发观众思考。
一个四肢健全、没有任何负担的家庭,为何贫穷至此?导演奉俊昊在这部电影中给出了答案。
眼界狭窄,决策被动
一个家庭的眼界,决定了生活的前景。
影片中,四口之家通过计谋,被完美安排在了富豪的家中做事,哥哥当家教、妹妹当美术治疗师、爸爸当司机、妈妈当保姆,一家人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可是这种生活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脆弱的。
片中有一幕:富豪家庭出门露营,贫穷的四口之家鸠占鹊巢,躺在别墅宽大的客厅里,把酒言欢。望着窗外的景致畅想生活。然而这些畅想都只是空想,因为他们只把眼界锁定在了这个小小的别墅里,也把对未来所有幸福生活的指望,全都投射在了这个富豪家庭上。这样短暂的快乐是异常松动的,只要富豪一家露营回来,一切就会消失。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塞德希尔·穆莱纳森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稀缺头脑模式”。
指的是人在长期资源匮乏(缺钱、缺时间)的条件下,头脑会专注追求稀缺的东西,而忽视其他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
正因为四口之家眼界狭窄,把一时的幻想当做生活的真相,才有了后面剧情的反差。果然,富豪一家露营突遇大雨,提前结束突然回家。四口之家刚刚控制住了“地窖夫妇”,仓皇又狼狈地趁主人熟睡逃出别墅。而此时,自己的半地下室,也由于大雨的侵袭全部被淹没。无奈一家人只得收拾重要物品,连夜冒雨奔波去往安置难民的体育馆,成了难民一家。傍晚还在豪宅里喝着威士忌,凌晨就落脚在难民安置点。两种场景形成极端鲜明的反差,猛烈地敲击着观众的心。
影片中,哥哥和妹妹多次询问爸爸: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爸爸只能敷衍塞责:最好的计划就是没有计划,因为计划永远会被打破。
计划永远会被打破吗?显然不是,只有无法掌握自己人生的人,计划才会被打破。只有计划过于缥缈不符合实际的时候,计划才会被打破。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把生活的主动权交给别人,就只能被动承受不公的安排。
好高骛远,投机心态
这个贫穷的家庭,并非一无所长,相反,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些可以养家糊口的技能。
哥哥复读四年,对考试的方法和技巧非常了解,能给出“考试是一鼓作气,要跟上势头和节奏”这样的真知灼见。妹妹PS技术一流,能够胜任美工工作。父亲当司机,母亲当保姆,做起事来也都是有模有样。这样的家庭,每个人都有生活技能,也没有过多的负担,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利用自己的技能安分工作,就不会走到今天这样穷困的地步。
而这一家人却选择了投资“台湾古早蛋糕”,这一情节在影片中属于隐藏情节,通过一闪即逝的台词我们了解到,四口之家的爸爸和地窖夫妇中的丈夫都投资过“台湾古早蛋糕”,结果都是“赔得倾家荡产”。
其实在国内也有许多类似的案例。北京的王先生见家门口的某品牌奶茶店生意红火,就有心想要加盟,加盟费20万。王先生信心满满地交了钱,可是这才是入坑的第一步,很快品牌方要求王先生在人流密集的商业区选址,店铺还要达到一定面积要求,如果店面选址不符合品牌方的要求,将不会开展后续的合作,加盟费也不会退还。想想自己刚交出去的20万,王先生只能忍气吞声,进一步为店铺付了高昂的房租。此时,王先生的投资已经远超预算。
这还不算完,品牌方又继续要求王先生对店铺进行与品牌统一风格的装修,并为王先生指定的装修公司,可是装修公司的报价远超市场平均水平。这些都是套路,此时此刻王先生即便清醒,为了已经付出的几十万沉没成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好不容易挨到开张,还要购买品牌方统一的原料、配料,这些原料淘宝上都有,还比淘宝贵好多。更可气的是,自己的店铺根本不如当初的“样板店”那么红火,原来那些拍多买奶茶的人,都是品牌方顾的“托儿”。
类似这样的“加盟店”骗局每天都在上演,很多人并不具备投资开店的本领:
(1)没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历;
(2)没有实地考察市场,而是仅仅听了招商会;
(3)没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骗子正是踩中了受骗者好高骛远、想挣快钱的投机心理,变着法儿地割韭菜。四口之家并不满足于安分的生活,而是好高骛远,想通过投机改变生活,做了错误的人生选择,最后被“台湾古早蛋糕”割了韭菜。
可见,有能力的投资,才叫投资,能力不足的投资,只能叫撞大运。
阶层固化,翻身艰难
《寄生虫》的最后,为这个悲催的四口之家设计了一个命运的出口:哥哥基宇勤学苦读、考上名校、找到好的工作,终于通过自己努力买下了这栋别墅。爸爸也终于能从幽暗的地窖走出来拥抱全家人。
然而这个“理想”实现的概率有多大呢?导演奉俊昊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坦然说道:如果想要买下那栋豪宅,按照韩国平均工资计算,要年!可见,阶层鸿沟是巨大且难以逾越的。
每个国家的阶层固化问题,都是一个从长计议的话题,有很多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尤其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阶层的向上流动性更差,带来了一系列连锁问题。
贫穷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习得性无助心理是穷人或者弱势群体惯常有的心理,它指的是,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这种心理导致穷人会认为贫穷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因为努力没用,所以也不去努力,因为不努力,导致更加贫困,陷入死循环,永远无法打破阶层。
贫穷提高了善良的成本正如影片中,四口之家中母亲忠淑说过:如果我像这家的女主人一样有钱,我一定比她更善良。好像金钱可以修饰许多丑陋和罪恶,而贫穷所带来的刻薄,却被尖锐地展示出来。穷人为了生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换取微薄的报酬,也就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精神层次的追求和体面。同时,阶层不高,代表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不多,于是变得算计,甚至狡黠。
那穷人就之只能束手就擒,接受命运的不公吗?其实这并非是无解之题。
导致阶层固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文化资本的缺失。主要体现为教育的不公。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汤普森认为:虽然生产关系决定阶级经验,但是不能决定阶级意识。阶级意识是由文化传统塑造出来的。简而言之,接受优质教育、提高阶级意识是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这不单单指的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而更多指的是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寄生虫》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略显荒诞的悲喜剧,而这份荒诞恰恰是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的高度浓缩。像片中一穷一富两个家族的冲突故事每天都在这个世界上演。好在,区别于韩国或其他西方国家,我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通道并没有关死。还是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从无名小卒到纽约敲钟,可以看到网红从打工无门,到通过直播月入百万……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少奇迹,缺少的是创造奇迹的决心。中国有句古话:人穷,志不穷。将眼界放宽到长远的未来,凭借真本领,头脑清醒一步一个脚印,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才能真正地摆脱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