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钟南山宣布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的那天起,疫情已经持续50多天了。
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回到从前不戴口罩出门的日子?不知道,或许人人都在数着日子等夏天,盼望着高温能像杀死SARS一样杀死病*。
但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却泼来一桶冷水,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新冠肺炎会在夏天消失。在香港,跟钟南山齐名的传染病学专家袁国勇则认为,要70%的人感染有抗体,疫情才算缓和,目前只得0.1%的人免疫。
另一位本身是医生的议员林正财更是直言,港人或许应当思考如何在长期疫情下生活。
假如我们真的需要与病*长期共存,那么这个城市的日常又会是什么样呢?来看看疫情下的香港众生相。
疫情开始后,茶餐厅的人流也不似往常一样拥挤了,但偶尔依然需要跟陌生人搭台,还好餐厅有将一块塑料板横在面对面的二人之间,以阻隔飞沫,也让食客安心。
有一部分人现在已经完全拒绝堂食了,他们会选择打包回家吃,或者外带回中环某幢高级写字楼,默默在工位上解决。也有人直接在app上叫外卖。
一个非灵*拷问:如果不算下楼买菜,自从过完年回香港后,你有多久没出过街了?疫情爆发后,香港似乎不再是那个热闹的香港了,连以往人山人海的铜锣湾轩尼诗道都变得冷清。
铜锣湾时代广场内部,更是可以用“杳无人烟”这四字来形容。顾客的数量,还不及亮着灯的商铺数量。
全港租金最贵的中环IFC商场,在疫情面前也罕见出现多达10间“吉铺(空铺)沙田新城市广场,“干净”得像是新开张的商场。习惯了大型商场的冷冷清清,也要习惯街边小店的关门大吉,一字一笔,皆透露着苦中求生存。
疫情开始后,「出街」跟「口罩」划上等号。口罩成为出街的必需单品,跟你手中的iPhone一样“必需”。有人说,“现在拿掉口罩出门感觉像在裸奔。”而这种感觉最强烈的时候,是路过的人还要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你的时候。
随着返工号角的吹响,星期一早上,在红磡海底隧道站排队等巴士的上班族又多了起来,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与前面的人保持一小段距离。
好不容易捱到周末,不再频频出街后,「行山抗疫」成了香港人的周末新活动。用他们的话来讲,“只要多做运动,增强自身的体抗力,自然能更有效对抗疫情”。
所以疫情爆发后,香港的远足热门地一到周末就挤满了戴着口罩行山的人。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香港的几家航空公司不得不宣布,将部分航线停航并削减部分航班班次。
于是,香港国际机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国泰航空、香港航空、快运航空的飞机,整齐划一地停泊在停机坪。
入境限制*策还让深水埗鸭寮街的小摊贩苦不堪言,没人外出旅游,一摞摞电话卡和上网卡卖不掉,成了摆设。
不过最近,鸭寮街却迎来一个新的顾客群体:因学校停课,需要在家上网课,但家境贫穷未安装家居Wi-Fi的学生。
经历过2月初的一轮轮“疯抢”,如今,香港已不缺卫生纸、酒精、洗手液和消*水了。但口罩依然紧缺,依然有老人将口罩吹干后重用再重用。
50天了,如今,许多人已不似50天前那般惶恐、惊慌,而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现实,开始思考如何与病*长期共存,重建自己的生活。
偶尔也会立下Flag——等疫情结束那天一定要XXX。
虽然也不知道那天是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