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离开北上广了吗?
每天有人逃离北上广,而武汉作为新一线城市之一,成为不少一线城市退居人群的首选。
从一线城市回到武汉,心理落差真那么大吗?工资怎么样?所以……后悔了吗?
小公举采访了四位“一线退居人士”,想知道回来后的他们,生活、工作都怎样。
我还记得当时决绝的递交辞职书,甚至和前公司闹的有一些不愉快。
离职的时候正是赶上疫情期间,公司裁了不少像我这样的外包员工,那个时候,我真正有了危机感。
在上海,清晨6点到夜里12点,都是我的“开机”时间。
3个小时的通勤,9个小时的工作,十几平的房间,就是我在上海的全部,生活根本溅不起什么水花。
医院,我没办法一直在外面飘泊,在上海,除了无助,还有驱散不了的孤独,所以打算回离家更近的武汉发展。
回到武汉后,最直观的感受是降薪和工作节奏慢了下来,但是扑面而来的是更多的压力:
工作上从甲方变乙方,跟新项目磨合的时候极度痛苦。房租倒是比上海便宜了很多,但其他的开销和上海真差不了多少。
不仅如此,看着武汉的房价越涨越凶,现阶段还得面临买房的压力......
虽然至今还不太适应在武汉的生活,但毕竟在这座城市,付出是可以得到收获的,起码未来可期。
从一个傲娇的的理想主义者到现实的浪漫主义者,只需要一个家的承诺。
在深圳工作了8年,突然决定为爱走天涯。17年的时候,和异地女友协商了一下,决定放弃深圳的工作,回到她的城市发展。
之后,房子的首付、婚礼都落地武汉,一切都像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直到孩子出生,我开始考虑学区房、早教班、奶粉、补习班和学费的问题,初步算了一下,自己挣得钱还远远不够。
在深圳工作两年,只要肯努力,第二年工资翻倍是个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武汉,工资不会有太大的浮动。
我做到部门总监之后,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了,跳槽去别的公司吧,也都是差不多的薪资水平,毕竟我这个行业在武汉发展的真的一般。
最近晚上经常整宿整宿的失眠,担心部门的业绩不达标、每月固定的车贷房贷还有孩子的碎钞速度都是压得人喘不过气,就像是连锁反应,工作一出问题,整个链条都会坍塌。
在武汉,像车子房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就会有,但是要追求职业晋升和发展空间,对一些行业来说还是很限制的。
我是从小山沟里出来的人,当年因为家里拿不出学费没能读大学。
18岁只身去广州打工,没有学历,只能做一些苦力活。玩具厂里的流水线女工、餐厅里的服务员,我都做过。
在广州的那些年,一心只想怎么能多做点兼职补贴家用,后来觉得自己的工作根本就无法改变现状,苦力的尽头还是苦力。
于是我就开始尝试接触其他行业,也结识了我现在的老公,我们都觉得在广州发展竞争太激烈,深思熟虑后打算在武汉创业。
广州是一个让我学会成长的地方,武汉是一个让我改变人生的地方。
刚来武汉的时候,一无所有,拿着十万块钱,住在出租屋里创业,我老公负责研究核心技术,我就到处跑业务,学着跟各种人打交道。
期间资金链断了一次,还亏欠员工好几个月的工资,但好在最后资金链又重新运转起来了。
后来创业道路也越来越顺利,公司也逐渐步入正轨,目前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够得到保障。
去年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在大学城附近换了一套房,现在我也做起了全职妈妈,暂时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平时喜欢去逛逛江滩,晚上一到,人群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烟火气多了,生活就越过越好了。
比起北上广,武汉这座城市,藏着更多未知的宝藏,一旦挖到宝了,路也就好走了。
作为一线城市回流的程序员,目前月收入税后30K左右。
个人而言,武汉是个宜居的城市,节奏比北京慢一点点。不过还是很忙,基本都是9点后下班,周末也经常需要去总部出差。
幸福感的来源大概是可以步行上下班,公司远的话可以找周围最好的房子租。
日常开销的话,不是车房之类的大额支出都不怎么看价格。
还有,虽然不是武汉人,不会讲武汉话,但是真的觉得自己是属于这里的。
这跟在北京的感受非常不同。
年轻的时候喜欢看金碧辉煌的大楼,中年的时候喜欢接点地气。
在北京的时候公司和出租屋都在五环外,小区都是年轻人,每天潮汐式的人流,一到白天小区没有人,晚上回家也没什么人在楼下活动,这个感觉太差了。
我现在喜欢住在早上有老人提框买菜,下午有奶奶接孩子下课,晚上有人跳广场舞的地方。
如果去一个地方有两条路,一个要穿过大商场,一个需要穿一个平房区的小市场,我选走小市场。
武汉就是个烟火气很足的城市,我很爱它。
--
生活在武汉一角的我们,从未瞥见过武汉的全貌。
有人说武汉这座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县城,市井气息浓厚的散不开,无登大雅之堂;有人说武汉尽是江湖义气,敢做敢认,敢闯敢拼。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武汉。
或许经济上武汉比不上北京的望京,深圳的南山和上海的陆家嘴,但武汉这座城市,自有魅力。
不要妄断一个城市的好坏,只有时间和经历才能证明一切。
我爱武汉的
江湖义气和无限可能
也接受它些许的不完美
毕竟武汉每天都不一样
x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