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城市更新五医疗器械厂改头换面,老厂
TUhjnbcbe - 2022/6/21 15:35:00
新中国成立后,杨浦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工业产值曾一度占到上海的1/4,产业工人超过60万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伴随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杨浦滨江不少老厂纷纷关停,一大批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产业工人由高峰时的60万人降至6万人。一座座工厂大门紧闭,荒草丛生,被废弃的厂房、机器设备锈迹斑斑。”摘自人民日报:上海杨浦滨江:上百年的工业重镇一度沉寂,如今成“打卡胜地”20世纪90年代,着眼于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上海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思路,实施“退二进三”策略,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而中心城区在地价级差等因素影响下,加速低效二产产业转移,形成中心城区三产为主的发展格局。杨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区中近代工业发展的最早且最集中的区域,其中滨江区域遗留的工业厂房最为密集。在城市空间整体优化及存量开发下,部分厂房成为工业遗产,以区域文化符号存在;部分厂房则在建筑持有者整改下成为产业园重新投入使用;还有部分厂房则仍荒废在城市角落。上几篇文章,我们介绍了被认定为工业遗产的改造项目。本次,我们调研了距离杨浦滨江直线距离1km左右的“新联地带”项目,作为年一批的厂房更新项目,项目体量较小,通过其改造过程及现状,展示部分老厂房旧改的缩影。

1.工厂中的尖子生,却也被“闲置”

新联地带前身为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曾是医疗器械先进生产企业代表。医疗器械产业仍是重要新兴产业,但为什么建筑会被遗留下来整改?我们查到,原来企业在收并购过程中,生产基地转移到了租金更低、更为聚集发展地带,建筑因此空置。一般情况下,存量项目可由持有方自行开发,或者通过租赁方式引入第三方由其代为整改与运营。项目的重开发于年提上日程,由新工联旗下地产公司主导进行,而建筑背后的注册公司也在年变更经营范围为房屋租赁。▲图:曾经的医疗器械厂(图片来源于三益中国)▲图: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原先的厂房为长条形建筑,体型简单,建筑结构结实,空间宽敞,在改造上可塑性强。将其空间进行小面积段分割,尤为适合作为办公及商业空间等。同时,在经济因素考量下及地块用途性质限制下,改建显然比重建更为经济实惠,因此老厂房改建多为建筑外观添彩及根据功能将内部空间重新划分。从外立面来看,原先朴素的混凝土墙体换成了红砖玻璃墙,加以标志性金属门框,对外有了正式的展示门面。沿街底层空间对外开放,斜街街区。建筑的重新改造让园区颇具艺术感,原先工业厂房形象一去不复返。此外,内部建筑间运用了天桥(连廊)设计,增加不同楼栋间的联系,自然增加建筑外的公共休息空间,凸显现代建筑风格及提升建筑功能。▲图:项目改造前(左)后(右)▲图:内部天桥设计

2.多业态产业园面临劲敌难突围

内容层面上,杨浦区的土地规划文件中提出,鼓励滨江现状工业用地转型,合理引导其向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商业办公、研发产业和科研设计用地转化。在符合规划下,项目4栋建筑最终以产业园形式重新面世,1#楼栋单独规划作为租赁公寓,其余楼栋主要以办公功能为主,底层配备商业或设施空间。楼层功能及收费情况具体分布如下:▲图:根据新联地带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市更新五医疗器械厂改头换面,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