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论ldquo生长老病死rdquo
TUhjnbcbe - 2022/6/12 19:33:00

小引

在写正文之前,我想先告诉大家我和我的几位朋友正在进行“生长老病死”的研究,而且正在撰写《生长老病死》这本著作。

讲讲这件事的缘起。

年6月拙著《吃喝玩·生活与经济》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9月在上海书城签名卖这本书时,看到读者买书踊跃的情景,我受到启发,想到何不再出一本《生长老病死》,作为《吃喝玩》的姐妹作。我认为对人的“生长老病死”的研究――即对人的一生的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基本课题。“吃喝玩”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吃喝玩》这本书的书名,是把平常说的“吃喝玩乐”四个字去掉一个“乐”字。当时我的理由是“乐”是目的,不好与“吃”“喝”“玩”这些行为并列。当然也可以把“玩乐”两字是连在一起。这样,“吃喝玩乐”的意思,就是“吃喝”和“玩乐”。其意思同“吃喝玩”完全没有区别。因此我决定采用减法,在书名中少一个“乐”字。

这本《生长老病死》的书名,是在人们常说的“生老病死”中间加了一个“长”字而成的。我的理由是,我想写人的一生,而在人的一生中。不能一“生”下来就“老”,因此考虑采用加法,在“生老病死”四个字中的“生”这个字的后面,加上一个“长”字,“生长老病死”这样的五个相连的词,就这样出现在大家面前。

“生老病死”,是大家很熟悉的语言。并且加上一个“长”字,把这五个字摆在一起,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做研究做文章,而且用这五个字为书名来写著作,可能编者和读者原先没有想到的。我自己以前也没有想到。

文章的写法,编者和读者也可能觉得有点特别。近年来我不大喜欢写论文,而喜欢采用随笔的体裁写作。我理解的“随笔”,是从随笔的老祖宗田蒙那里来的。用我自己的话说,“随笔者乃自由之笔也”。前几个月我在南京东南大学以“治学态度·治学方法”为题作过一次演讲,其中还发表过这个主张: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不妨先写成随笔发表。意思是不必害怕因为不是规范的论文不能获得知识产权。

我的这个想法提出后,立即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领导的支持。过不久出版社的同志告诉我它正式列入年该社出版计划。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早一点出书,同时我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存在缺陷。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做好的。因此我一方面我自告奋勇担任第一撰稿人和主编,另一方面商得邓伟志、乔宽元、诸华敏、施蔷生、周洁、胡冀燕六位的同意,与我合作。共襄义举。积极参加这本的撰写和编辑。

有了这么多的同志合作之后,我又提出在这本书中除了收入各人所写的文章外还举行几次集体讨论“生长老病死”的座谈。并发表记录。

现在我们正在为这本书的完成奋斗。

从我提出要组织编写这本书到现在,一年的时间快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发现写这本书困难不少。但是我们决心努力完成这个工作,因此决定背水作战把组织写这样一本书的事情,公之于众表示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在这段时间中,我一直思考这个工作该怎么做的问题,包括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也包括组织工作方面的。关于组织工作方面,我不在这篇文章里写了。在这里我只想从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讨论在“生长老病死”这个学术领域自己在这一年中都思考了一些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新的认识。

这本书的内容有两个基本部分。一是“一个人的生长老病死”。另一是“社会对一个人的生长老病死的影响”。不论前者或者后者,都包括客观的规律性和主观上人的实践。也不论前者或者后者,都有许多学术问题需要研究。

现在我想把最近我在关于“生长老病死”学术研究中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投寄给刊物,发表出来,希望得到学术界和关心学术研究的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一、从弄清基本概念着手

我想我们撰写的这本书,还不可能是一本系统的结构严密的、分章分节的专著,这样的书是需要的。但是我们目前做不到。我们现在还处在酝酿思想,积累资料的阶段。而且这本书是好几个人作品的结集。各人有各人的熟悉的领域;各人有各人的看问题的角度;各人有各人研究方法和写字习惯。在合作中应该有所分工。我想自己可以和应该在有关“生长老病死”的基本概念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我曾经引用普列哈诺夫的一句名言,“学者之成为学者,就是他能够旁征博引”。这就是说,一个学者,他的知识应该非常丰富,可以对自己的论点提供充分的论证。接着,我就很不谦虚地说,于光远还有一句话:“学者之成为学者,还是善于咬文嚼字,概念清楚准确。”在讲“生长老病死”时,我就想自己担任一件工作,把“生”“长”“老”“病”“死”的基本概念,一个一个地弄弄清楚。

做这样的工作会遇到写的问题,所谓基本概念我理解不限于回答“什么是”的问题。我说的基本概念应该是具体的、丰富的因此是必须展开的。而不是抽象的、干憋的和封闭的。

二、“生”的基本概念

先讲关于“生”的基本概念

在这方面我想了这么许多条:

1、什么叫“生”?

在讲“生长老病死”中我讲的“生”的概念,当然离不开“生命”这个概念。但是我们在这里讲的“生”,并不等同于“生命”本身,而是指一个人“生命”的获得。大家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但是我们讲的“生长老病死”里的“生”,比卵细胞与精细胞结合的时间要迟几个月,我认为要从这个人作为胎儿离开母腹开始。我们说的“生”,就是“诞生”。母亲子宫中胎儿,不在我们说的“生”的概念之中。而是在我们说的“生”之前。

2、生的时刻

一个人“生”的年、月、日,就是这个人的“生”日。每年阳历7月5日,阴历5月23日就是我的生日。中国过去讲的八字还加了一个“时”。比如我就“生”在乙卯年、壬午月、丁酉日、丁未时。当然要说清楚我生日的那个乙卯,我诞生是公元年到年的那个乙卯年,不是60年后年到年的那个乙卯年。那一年可能有八字相同的某一个人。

一个人的诞生时的年月日时分秒……是这个人“生”的“时点”。

关于用不用“时点”这个名词概念?上面我是暂用了。“生”是一个过程,不会是几何点。因此我觉得用“时节”两字似乎更好一些,但是“时节”一词早已用在别的地方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最好不要用“时节”这两个字,我觉得用“时段”这个名词给人的印象可能又长了一点,最好在“时点”与“时段”之间创造一个新的名词。

3、在“生”的概念上存在严重的争论

而且争论不仅在学理上,而且涉及实际的社会问题。关于“生”争论主要表现在关于堕胎问题上。堕胎,做人工流产,是不是“杀生”?按照某些宗教(主要是天主教)的教义,堕胎是不被允许的。他们的理论根据就是胎儿已经是“人”。堕胎就是把这个“人”杀死了,当然这是不能被允许的。

我不知道中国学者中有些什么人对“生”持堕胎,做人工流产,就是“杀生”的观点。因为我们国家的*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反对者的言论在传媒上我没有看到。

4、“生”不由己

一个人,他(她)“生”下来,还是“不生”下来――即来不来到这个世界,完全不由他(她)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在他(她)出世前。这个“他”(她)在哪里?就算有了这个“他(她)”,“他(她)“还在母亲的子宫里呐。“他(她)”谈得上有意志吗?“他(她)”来到世上,一点作为没有也一点作为都没有。

但是他(她)的父母对他(她)的“生”是大有作为的,作为他(她)的生命的起点的卵细胞的接受精细胞,他(她)的父母就起决定性作用。在母亲怀孕后还有做不做人工流产的选择。

医院产科和助产士也是有所作为的。特别在“难产”情况下更是如此。

三、“死”的基本概念

为了行文方便我不按照“生长老病死”的次序写“长”而是先写死。

1、什么叫“死”?

一个人的“死”,在概念上当然是这个人生命的结束。《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die一词的释文也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ldquo生长老病死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