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乾坤
李晓明,博士,贺州学院教授、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院长、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
“草标”是用茅草打结的方式作成的一种以物代言的符号,是我国南方山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传统山地特色民俗文化。草标;民俗文化;山地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4期第92-96页。贺州学院李晓明教授
我们在中国南方山区作田野调查过程中,经常可以在山间、地头、路边、水井、家门等处见到用茅草作成的各式各样的标示——“草标”。“草标”也称“打标”,是用茅草打结的方式作成的一种以物代言的符号,是山居民族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协调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神之间关系,限制和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祈望神灵保佑,消灾避祸、驱魔逐邪、求吉祈富的一种传统习俗。“草标”带有传统习惯法的特征,具有约定俗成的非成文的法律效力,是居住在中国南方山区的各民族中相沿成习并至今广泛流传的一种山地特色民俗文化,也可以称之为“草标文化”。一、“草标”存续的社会历史条件
在中国的南方,广布着崇山峻岭、丘陵峰峦、密林沟壑。在这些山区生活着侗、苗、瑶、水、土家、仫佬、布依、毛南、汉族等多个民族。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吃山。各族群内部的人们彼此之间十分熟悉,相互都很了解。正如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南方山居民族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他们彼此之间按照乡间的传统和风俗习惯谨慎行事,讲诚信,恶欺诈,倡互助,敬老人,世代和谐相处,繁衍生息。如果有人不遵守乡间的约定或规矩,就会遭到大家的鄙视。如果某人做了偷盗等不耻的事,轻则罚其请全村寨的人(主要是男人)吃一顿酒饭,重则有可能被驱逐出村寨或被处死。一个小小的“草标”,它背后隐含着的是全村寨舆论的压力和传统习惯法的严厉惩罚。因此,无言的“草标”在山居民族社区具有强大的比文字告示更有效的威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各民族群众,由于受山区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封建统治者长期封锁隔离*策的双重影响,其文化程度都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字对他们来说简直没有多少用处。诚信是村寨里的基本生活准则,诚实本分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坚守的美德。“草标”之于村民,那是一份人格的象征,更是诚信的标尺。人们总是希望用最简单的规则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草标”就是从山居民族生产需求和生活实践中演化出来的一种简单适用又体现山民心理的生存手段。而且,在中国南方山区,茅草随处可见,扯几根茅草打一个结,做成“草标”十分方便。正因为“草标”的使用既简单方便又有效,所以这一习俗在这些山居民族社区中得以长期存续。二、草标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
在中国南方山居民族中,草标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其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不同的草标,具有不同的含义;同一种草标,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表示着不同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有关文献记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物权标。“物权标”表示的是一种财产所属关系。如果某人发现一块宜耕荒地可以开垦,而自己又要过几天才能来开垦,就会在此荒地周围打上草标,表示这块荒地已经有主了,其他人见到草标就不会再来开垦了[1]。若砍倒了树木或烧柴等物,一时不能或不想搬回家,只要打上草标,就说明这些树木或烧柴等物是有主人的,表示“不得动此”,别人就不会占有和取用了[2]。这种表示物权所属关系的草标应用十分广泛。只要是某个人发现的东西或自己个人的任何物件,如荒地、树木、池塘、树上的野蜂巢、堆放的冬菇树、兽窝、鸟巢、竹笋等等,只要打上一个草标,就表示此物已有主人,别人不能随便挪动或取走。(二)警示标。“警示标”是一种引起人们警觉以避免人身伤害或危险的草标。对于那些能给人们带来危险的地方和事物,山民们一定会打上多个警示性草标,以提醒人们特别注意。例如,山民在打猎时,会安放猎套、猎夹、药箭、火炮和挖有陷阱,为了不伤害人畜,就在其外围打上多个草标,警告人们不要进入此处或进入此处要特别小心[3]。年,费孝通先生和其前妻王同惠女士到大瑶山调查时。因不认识瑶族猎人所做的警示草标,误陷虎阱,费先生身負重伤,王同惠女士在寻救途中溺水身亡[4]。当今亦有不少年轻朋友进入大山自助旅游,切望对山民的警示草标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发现路旁有打着“十字型”的草标或山路中央摆放有“十字型”的草标,这都叫做“拦路标”,应特别注意,此为告诫行人前方木桥或桥板已腐烂,前方道路不通或有猎具、陷阱等危险,以免出现不测。(三)避邪标。“避邪标”是山民在生产生活中避免山中各种“邪气”的草标。正如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所说:“在魔*之说被接受以后,一切痉挛病均被视为魔*附身。”[5]我国南方山地民族也认为,人生病是因为有某些“*怪”或“邪气”在作祟,可以用草标来把人与“*怪”、“邪气”等隔开。如果人们上山做农活时,突然得了急病,便摘几根巴茅草制成草标置放在病人的衣领前面或后面,可以避邪。若在山中遇上有人身上戴有草标,又是不认识的人,一般不要随便与其打招呼,只有熟人才可以交谈,但也只能轻言细语。家中如果有人生病,就在大门口正上方挂上草标来辟邪。若看见某家大门口挂有草标时,便要立即止步,不要进门[6]。即便有很要紧的急事,也要等主人走出家门口后才能会面交谈。如果妇女带着小孩白天在山中行走或夜间赶路,便都要打上一个草标,插在背小孩的背带里或小孩的衣领里,用以避*驱邪,保佑平安[7]。如果有妇女生小孩,要打一个草标挂在家门口或挂在框窗上,以避免邪气进屋,也不希望有陌生人进屋[8]。(四)敬神标。山民认为万物有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家有家神,树有树神。在进山的山口,村寨的井边、溪边,立上一块石头或一节树根,系上一段红布或红纸,那就代表山神、土地神或水神的居所。每逢年初,山民第一次进山耕作,必打一个草标放于“山神”或“土地神”之前,并秉告山中神灵,本人要进山耕作,祈求山神土地保佑自己一路平安或保佑自己一天安全,希望神灵保佑耕作有收获,也表示对山神土地的敬意[9]。水井是山民心目中的圣地和生命之源。正月初一去村寨的水井取水的第一个人,必用青茅打一个草标放入井里,表示对井神的崇敬,祈求井水常年清凉可口,永不干涸。时间长了,草标会变*,山民必换新的。在山上口渴了,必找山泉。如发现山泉,先清理泉水边之杂草树丛。喝完之后,打一个草标,表示对水神的感激和崇敬,同时也标示着此处泉水可喝,他人不用怀疑[10]。进山打猎,必在上山的路口打一个草标,以敬告山神,不要让我们空手而归并保佑所有的人在狩猎中平安。(五)约会标。侗、苗、瑶、壮、水、土家等民族青年男女相好,常约会于山中、溪谷清幽之处。群约有群约的草标,单约有单约的草标,初恋有初恋的草标,热恋有热恋的草标。甚至于约会的时间和地点等等,都可以用不同的草标体现出来[11]。单约时,先到者无论男女必用两根青茅草在草尖打一个同心结,俗称“鸳鸯标”。草标置于来人必经之道路中央。草根所指方向为幽会地点。也暗指一方已先到,示意对方快来。后来者看到这个草标,必须再打一个“同心结”在茅草中部的草标,横放在第一个草标上[12]。这种两个交叉成“十字型”叠放于路中间的草标,暗示过路者,前面山中、溪谷有情人幽会,请主动避开。行人见了这样的“十字型”草标,一般都会避开走,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否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若有一方误约,先到的一方必须在事先约定的地点,再结一个草标,用石头压住,意思是告诉对方自己已到了,下次约会,就有凭据指责对方误约。当约会结束二人离开时,必须把原来路中间的草标丢掉。倘若过路者匆匆行走,不曾留意路中的草标,误入他人幽会之处,便说明自己的运气不佳,必向二人赔礼道歉。若是有意窥视别人幽会,一经发现,在村寨里传开,必定会遭到全村寨舆论的谴责。(六)告示标。草标作为一种符号和标示最根本的是它能作用于人的视觉,引起人们的注意。草标大多具有提示性意义,打在不同地方的草标,其含义也不同。如前文已经提到过的放在路中间的“十字型”草标,此为“栏路标”,意在告诉行人前方道路不通或有危险。打在岔路口的草标,表示此路已有人前行,你可以放心行走。打在已种了庄稼的田地里,表示请放牧者管好牲畜,不应踏坏了庄稼。打在幽深峡谷中的草标,提示此地危险,要注意*蛇*蜂猛兽等。打在田边进水口的草标,表示此田正蓄水,不要堵塞。打在田边放水口的草标,表示水田已下种,秧田已下秧,田中已下肥,或田中已放鱼苗,别人不要下田,以免造成危害。若他人偶然发现田埂有漏洞,一时不便帮助主人堵漏,便于漏洞旁打一个草标,意在告诉主人堵漏。地里庄稼没有一次性收获完毕,便在进入庄稼地的路口打一草标,说明庄稼尚未收获完,别人不能乱动。某户人家有人或牲畜有孕有病,便在门口挂上一个用稻草打结做成的草标。这是怕把疾病传染给外人,也表示忌讳外人入内[13]。当外人看见某家门口挂有草标时,应立即止步。某户人家生了小孩,在门边插上草标,告诉生人别入内。草标插在大门的左边或右边同样有着不同的含义。若生男孩,就用山茶树枝作标,插在门的左边;若生女孩,就用青竹枝作标,插在门的右边[14]。不同的族群也有用不同的植物或花朵作标者,多喻意小孩平安健康,一生幸福快乐。侗族家庭如果有孩子出生,常在门上挂一束用红纸捆扎的稻草。稻草上还插着表示生男、女的鸡毛。如果顺插着单根鸡毛,就是生了男孩,倒插着双根鸡毛,就是生的女孩[15]。这种草标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告诫邻理亲戚三日之内恕不造访,以免刚出生的婴儿和体弱的产妇受到病菌的传染[16]。(七)封禁标。春天是山中万物生长的季节。为保护山中各物的生长,山民常在山脚醒目处打上草标表示封禁。意为禁止在此山砍柴、打猎、捕鸟、放牧、割草等[17]。封山范围以所打草标划界为限。山民在出猎到达约定打猎山头后,扯三根茅草,把草尖打个疙瘩做成草标,心里默念山神保佑,拿个小石头压在山脚下的路口,叫做“封山”。他们相信这样做了,野兽在山里就会迷路而逃不出去,打猎才会有收获。如果村寨里将要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或不便让外族人了解的带有保密性质的活动,要在寨门口挂上柚枝叶或其他植物做成的草标,意即“封寨”。已经出嫁的姑娘均要提前回娘家,其他亲戚也要提前进寨。封寨后,严禁任何陌生人进入村寨[17]。村寨里举行驱*活动时,山民们会事先在各条进寨的道路上拉一根草绳,挂上草标,以禁止外人进寨,冲撞了驱*活动[18]。果园里的果子将要成熟时,或果园里已打农药时,都会在果园入口处打上草标,均表示此园已封禁,外人不得入内。水田下种,秧田下秧,田中放了鱼苗,田里刚打了农药或施了肥之后,便在田边插上青茅草标,意为禁止他人下田抓*鳝、捉泥鳅。三、草标的文化功能
文化是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台湾作家龙应台在《文化是什么》中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19]马林诺夫斯基在给文化所下的定义中明确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20]“草标”作为南方山居民族相沿成习的一种特色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山居民族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协调一定范围内、一定文化区域内的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持和平衡一定范围内人们的生活、生产、社会等等方面的秩序。中国南方山居民族的“草标文化”在协调人与自身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限制和约束人们日常行为方面发挥过而且还在继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草标作为一种符号化的民俗文化,它具有提示、协调和制约每一个人自身行为的作用。人作为个体的社会存在物,他的一言一行既有个体的特征,也体现出社会的特征。个体行为的社会性特征要求个体行为与社会性规则取得一致,也就是个体行为必须体现社会的伦理性要求,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如果人的行为总是与社会规范相冲突,必然会给个人的精神、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形成心理、精神的紧张。因此,作为个人必须力求保持自身的情感与理智的协调和自身的灵与肉——即人的精神性追求与物质性追求的平衡与协调。草标文化在满足个人自身的精神需要和心理调适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南方山区的居民由于生产生活的艰难,常常使用“避邪标”和“敬神标”等来减少由于技术力量的不足和环境条件的恶劣而引起的忧虑与失望,祈求避免恐惧与灾难,以达到调适心理的目的,使他们在应对命运和自然的挑战中能增添几分信心和力量。(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总是相对稳定地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和地域范围内,在这一生活空间范围内,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相互关联,结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和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21]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必然会形成一些普遍遵从的社会生活规则。使每一个人在满足个人生存和生活的各种需求的同时,又不妨碍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生活的秩序。“草标文化”在中国南方山区各民族中发挥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协调功能。例如,在协调财产关系方面,“物权标”起着重要作用。在避免因个人设置的猎具、陷阱等危险伤害到他人时,以“警示标”提醒人们特别注意安全,即使出现误伤,也可以减轻责任,甚至无须负责任。“告示标”和“封禁标”在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种了庄稼的土地或尚未收获完的庄稼地,刚打农药的果园,下了种的秧田,放了鱼苗或施了肥的水田,打上草标,别人就不会擅自进入,可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害,也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山民用无言的草标构建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三)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22]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生产力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不能随心所欲地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他们的生产生活无不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我国南方山区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生产力水平低下,山民的生产生活十分艰苦,形成了南方山地民族对于自然力、生产对象的强烈依赖关系,并由此而产生出对自然的敬畏,从而在山民心目中形成了支配自身生产和生存的各种超自然力的神化观念,即强烈的自然崇拜。因此,人们千方百计地避免对自然的破坏,以免遭到神的惩罚。山居民族在把自然神化为神又把神还原为自然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引申出人对自然的责任。神山、神树、神水、神地,把人们对自然的责任神化而使它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举行各种生产生活仪式来传承这样一种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南方山地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形成了诸多的风俗,“草标”只是其中一种十分普遍的方法。例如,山民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注重对水源保护,在泉源、水井里放上草标既表示对水神的敬意,也表示禁止人们对水源的污染,更不准在水井里洗脸、洗手,洗衣物、洗脚等。春天和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山中各种动物生育繁殖的季节,山民们会在进山路口的大树上挂上草标,以表示封山,禁止上山砍树、烧山、打猎、捕鸟、放牧、割草等;也会在溪边河边塘边的醒目处打上草标,禁止捕鱼、捞虾,以保证鱼虾的繁殖和生长。(四)协调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农耕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在严峻的生存斗争中,因不能理解自然界各种变化莫测现象的因果关系,从而产生恐惧、惊惶和神秘的感觉,认为他们周围的各种事物中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生活[23]。面对不可控制的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和不可预期的各种灾难,人们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命运,只有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以祁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子多寿、无病无灾。为此,我国南方山地民族大都承认万物有灵。认为山神、水神、树神、土神、石神、家神等无处不在。人的生、老、病、死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幸都是因为对神灵不敬而引起神灵的不满或作怪,从而产生对神灵的无限敬畏与崇拜,由此形成了协调人与神灵关系的心理需要。在协调过程中,人们常用的方法是向神灵祈祷、祭祀与各种巫术等。因普通人不具备降神驱*的能力,只有道士、巫婆、师公等专门修习过法术的人,才能与神灵沟通自己又不受影响。于是,请师公等专业人士与超自然的神灵沟通,就可以达到消灾灭祸、祛病驱魔的目的。但在许多小事情上,普通人可以自己借助于某种媒介实现与神灵的沟通,从而得到它的庇佑。例如,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疾病或不幸,山民常常以“草标”为媒介祈求神灵的庇护。“草标”在我国南方山地民族生活中成为沟通人与神灵之间关系的一种便捷的中介。山民赋予“草标”敬神、求神、酎神、驱魔逐邪、消灾避祸、求吉祈富等多重作用。总之,我国南方山地民族千百年来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利用“草标”这一符号化的俗文化协调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维持和平衡了一定文化区域人们共同体内部的社会生活秩序,是传统农耕社会里人们面对大自然不可预期的各种灾难所形成的一种朴素而适用的生存策略,也是南方山地居民古老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中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冯兴诗.苗家的“草标”[J].老年人,,(12).
[2]王凤刚.丹寨苗族生产习俗实录[J].贵州文史丛刊,,(1).
[3]阿旺.神圣的草标(百里瑶山采风录⑥[N].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