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同济设计四院#
合肥美术馆东北整体鸟瞰图北侧主入口广场人视东南沿街人视西南沿街人视01项目概况合肥美术馆是合肥市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中的重点标志性建设项目,是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性设施,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特别是美术书法爱好者和青少年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展示安徽深厚悠久文脉和当代美术、书法创作现状及繁荣合肥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美术馆位于安徽省文博园地块东南片区,与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古生物博物馆一同形成中轴对称布局。项目地上4层地下2层,总建设面积约3.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1.6万平方米,地下约2万平方米)。本项目入口利用省文博园现状入口,园内东门为人流主入口,西门为人流次入口;东门和南门为小型车辆主入口。文博园东南整体鸟瞰图02设计理念——归异出同设计概念来源于合肥地名的起源。《尔雅?释水》中说:“归异出同流,(曰)肥”。合肥便是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地而得名——“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方案以两个如波澜起伏曲线灵动的形体交叠来表现归异出同流的两水相汇的设计理念。既形态优美生动又富含深意,与合肥文脉之灵*相契合。概念来源设计理念设计生成概念草图03文脉塑造方案希望借鉴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工艺中的元素与技法,通过现代技术和工艺的表达,将传统与当代完美融合,体现出当代合肥与古代庐州古今同辉的磅礴之势。①城市的艺术之窗——技法传承、山水长卷在面向城市的东立面上,以庐州铁笔画技艺为灵感,建筑师打造了一面大幅的“画卷幕墙”——幕墙以3种尺寸不同的卷筒状仿铜铝板模块通过像素化排列的形式将石涛《巢湖图》极富特色的巢湖波涛转译成抽象的立体画卷,从而创造一个展示弘扬合肥传统艺术和人文自然之美的绝佳窗口。“画卷幕墙”的表皮单元模块蕴涵多重语义,卷曲如画卷、同时又形似瓦片、风帆,为观看者提供了多重意境的联想空间。画卷幕墙单元模块及立面肌理1:50画卷幕墙单元模型(3D打印)②城市的文化载体—技艺传承、城市印记方案以合肥市花桂花为灵感来源,以抽象的手法,借鉴吴山铁字、葫芦烙画的技法内涵,制作出一套疏密变化建筑表皮的单元模块。通过参数化的组合设计形成一种有机的文化肌理。同时它的疏密变化与建筑内部的采光需求形成匹配关系。1:50UHPC幕墙模型(3D打印)04空间营造及结构创新美术馆的内部空间延续归异出同的“流动”与“交汇”的主题,同时以古典画卷为灵感来源,设计以四个巨大的卷曲“筒体”作为内部空间的构成要素。而筒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隙便构成了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它有一个位于中心的“交汇之厅”及一条水平向的“流水之谷”。主门厅——交汇之厅横向中廊——流水之谷下沉庭院临时展厅方案创作之初的概念手工模型内部空间深化推敲过程中的3D打印模型05结语作为合肥*务新区的重要文化公建,我们希望以现代的语汇塑造一个简而有力的当代形象,再以印象的形式融入合肥传统文脉,创造一个积淀过往、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大众美术馆。它是一座市民共享的美学沙龙,也是一座包罗合肥艺术记忆的容器。人们通过新生的建筑得以追溯合肥历史长河中的艺术浪花,并获得独特的场所体验。令人与艺术的共鸣在时间、空间中得以延续、强化和升华。从省博物馆俯瞰美术馆Profile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合肥美术馆建筑类型:文化建筑建设单位: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建设地点:合肥市*务区文博园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地面积:1.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设计时间:年竣工时间:年(预计)项目总负责人:江立敏,谭劲松建筑:张煜,罗溪,蒋伶佼,马雪松,邱楚懿,徐艳结构:刘冰,程睿,张硕给排水:任*,金伟格,葛佳春电气:顾玉辉,罗颜暖通:钱必华,徐伟鹏幕墙:田利*,陈伟庭Interview对谈设计师张煜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同济设计四院创作部主任、主持设计师擅长领域:文化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主要参与项目:合肥美术馆,深圳茅洲河-碧道之环(水生态博物馆),苏州阳澄湖邻里中心,南通开发区公共文化中心,上海市青浦档案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浦东新校区,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沙河市分校,昆山市周市(野马渡)文体中心,上海复医院青浦分院(医院)等。同济四院小编: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地标性文化公建项目都是建筑业界竞争最为激烈的焦点之一。尤其作为省会级城市的公立美术馆,赢下投标更为不易。能否和各位读者分享一下对于文化公建类项目投标的经验?建筑师:对于大型文化公建项目的投标而言,其实综合因素很多,设计只是决定因素中的一部分,我们仅从设计角度来谈一谈吧。简而言之,就是方案要做到“神形兼备”。“神”是说设计的立意要高一点和深一点,与当地文脉紧密相连。切忌与地域性无关的宽泛概念。“形”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形式优美,不论多独到的立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成果的美观上,而形式的美还应当与立意相契合,这样就“兼备“了。同济四院小编:通过上文的介绍,读者应该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合肥美术馆作为地标性的文化类建筑,将在地性和艺术性两者合二为一,既表达了合肥的地域文脉,又展示了作为美术馆的文化寓意,那么小编想要请问您在设计中是如何在具象和抽象之间选取一个平衡点的?建筑师:还是可以用上一个问题的“神形”来作答。我们在设计中遵循的是“在地/当下“,怎样理解呢,就是在历史的背景下去寻找“神”;在时代的背景下,用当地的设计手法去塑造“形”。在这两个维度下去构建你的创作,是易于获得一种平衡的。同济四院小编:在初步了解了合肥美术馆方案后,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本次设计中,空间形态、使用功能和结构体系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建筑师:在合肥美术馆的设计中,我们是试图去追求一种形态/空间/结构一体化的结果。源于“合于一源/分而为二”的设计理念,建筑是由两个曲面切割体块相互交叠形成,它们在功能上对应的正是东西两侧的展厅,而两者在交汇在中部则形成了主要的公共共享空间。东西两侧的展厅被设计成四个巨大的清水混凝土卷筒,在塑造内部空间的同时也担负了结构作用。可以看到,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小有收获。在后续的设计中,我们还会继续去探索这条道路。同济四院小编:我们看到合肥美术馆的方案采取了较为复杂的形体穿插和多重曲面,包括内部空间的卷筒形态,这些都是深化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想要请问您,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更精准的控制以达到设计所追求的效果??建筑师:首先在形体的设计上要有一套简洁的数学逻辑,从而使得运用参数化设计是理性可定义可描述的,这对后来的深化和实施极为重要。有了初步的大关系后,我们主要利用3D打印实体模型来协助推敲,它可以快速呈现传统模型难以实现的不规则形体,使人更直接的感受空间关系和细部特点,以帮助我们确定最终的效果。内容来源同济设计四院,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