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
医院重症肝病科(肝一科)率先在省内改进并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PE)人工肝新模式,治疗1例急性肝衰竭伴肝昏迷患者。经治疗,患者已从昏迷状态中逐渐清醒,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明显改善,病情得到初步控制。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合成、解*、代谢、分泌、生物转化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当受到病*、酒精或药物等影响引起严重损害时,肝细胞将大量坏死,导致上述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进而出现以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肝昏迷、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常伴有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及免疫异常,临床上称之为肝衰竭。急性肝衰竭是最严重的一种肝衰竭类型,死亡率可高达87.8%。
医院
是江西省首家开展人工医院,早在年便在省内设立首个人工肝治疗室,医院重症肝病科医务人员为班底,技术力量成熟,人才梯队完善,20余年来,已救治成千上万的肝衰竭患者。
常用的人工肝治疗模式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等等,然而,单独使用上述模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如血浆消耗量大、过敏反应重、凝血功能改善不明显以及胆红素清除不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重症肝病科(肝一科)团队结合20余年的临床经验,不断探索改进,在省内率先开展DPMAS联合低容量PE这一多种模式联合的人工肝新技术。
DPMAS模式是采用中性大孔树脂(血浆灌流)和阴离子交换树脂(胆红素吸附)联合进行血浆吸附治疗,其中前者可清除中大分子*素,如炎性介质、TNF-α、IL-6等,后者可特异性清除胆红素、胆汁酸。PE模式是采用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置换掉,然后补充大量正常人血浆,以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素以及异常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并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由于DPMAS模式的补充,医院采用低容量PE模式,血浆消耗量大大减少,此方法也是应对当前“血荒”现状的不二选择。
DPMAS联合低容量PE人工肝新模式,相互取长补短,既达到了迅速降低胆红素,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及清除有害炎症介质的治疗目的,又节省了宝贵的血浆资源,减少了过敏反应,为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了较理想的新方法。(肝一科朱龙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