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敏的收藏夹中,有一枚特别的勋章。
那是年4月,俄罗斯驻华大使向32名像李敏一样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做出贡献的中国公民,特意颁发的纪念奖章,李敏一直将其奉为珍宝。
图片源自网络
作为毛泽东的女儿,李敏不愧父亲愿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的外交原则,但作为独立的个体,她的内心却极其不愿提及在苏联的经历,因为她差点就丢了性命。
年的冬天,李敏好不容易回了国,与父阔别十多年的她在年的初夏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也从此成为了沟通父母双亲的纽带。
李敏
对于贺子珍的要求,毛主席都尽量满足,但听完她拜托李敏于年带回的嘱托,毛主席却只感啼笑皆非,摆手说出一句不至于。
那么,贺子珍到底说了什么?苏联时期的李敏,又是因何差点丢了性命?
无情未必真豪杰
年9月12日,朱官寨的窑洞里只剩下了毛主席与李银桥,空气中有些静谧,正在这时毛主席说话了“银桥,你找根棍子把窗户支起来吧,我这心里有点难受,想给岸英写封信”。
李银桥如实照做,心中也不禁泛起嘀咕,“幸亏这岸英在年的12月回了国,要不然身边子嗣单薄,毛主席得多孤独”。
毛主席与李银桥
可其实,毛主席一生的子嗣并不少,单是贺子珍与毛主席就先后生下了六个孩子,只不过贺子珍陪在毛主席身边的十年,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十年,在四处转战的过程中,他们的孩子亦是凶多吉少。
头胎所生的女儿在红军开辟瑞金根据地的时候被寄养在老乡家中,此后音讯全无,二胎所生的儿子平安长至八岁,却在年10月红军撤出江西瑞金的时候不幸丢失。
毛主席与贺子珍
三胎儿子出生后没过多久就因病夭折,四胎女儿出生在长征途中的年2月,前路遥远而艰苦,贺子珍只能将孩子送给当地老乡,最为幸运的李敏出生在红军抵达陕北之后的年,终于茁壮成人。
对于这个取名为“娇娇”的女儿,毛主席也是打心眼里的娇惯,但在与贺子珍的这段婚姻中,毛主席还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孩子,是个男孩,贺子珍给他取名为廖瓦。
李敏
因为内耗与自我怀疑,贺子珍不顾所有人的劝说,以奋不顾身之态在年的8月远赴苏联求学,她希望文化知识能让自己试着与自己讲和,但变化还没发生,贺子珍的肚子却日益圆滚了起来。
她怀孕了,在离开延安之前。
对于这个孩子,贺子珍很是期待,这是她背井离乡摆脱孤独的希望,可奈何情深胜不了缘浅,这段母子缘分不过刚有十个月,小廖瓦就因为感冒没有护理好转化成的肺炎,离开了人世。
贺子珍
贺子珍崩溃了,她开始后悔毛主席极力挽回自己时,自己偏执的己见。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伤心事也只会自己消化,但是面对去意已决的贺子珍,毛主席“拿出”了身体最柔软的地方,他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但是年4月获知你中弹倒在血泊之中的时候,疾驰而来的时候,我的马被活活累死,泪水也止不住的从我眼眶滑落”。
毛主席与贺子珍
毛主席希望用自己的真诚瓦解贺子珍的内耗,他在拼命证明贺子珍是很好、很值得被爱的人,遗憾的是,年的贺子珍没有听进去,廖瓦去世之后回想这件事,贺子珍的心中却有了为自己年少轻狂深深的懊悔。
可叱诧风云的红军统帅毛主席却并没有就此与贺子珍一拍两散,而是得知贺子珍陷入极度苦闷时,为了治愈他失去孩子的痛苦,将留在身边的李敏送到了苏联。
李敏离开的时候,毛主席抱着她一直不舍得撒手,等飞机越飞越高,从庞然大物变成一个小点点,毛主席的眼眶通红,他当然不希望娇娇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受苦,但是为了贺子珍的日子能够好过一点,他还是选择了撒手。
贺子珍与李敏
李敏的到来无异于是让贺子珍服下一剂医病的良药,她的身体日渐好转,所有人都未料彼时的安静祥和竟只是“回光返照”,因为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了。
苦中掺甜的一家四口
残忍的战争将贺子珍又一次推入深渊,她带着李敏随着避难的人流,来到伊万诺夫城,闭塞的交通、匮乏的物资,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屋子里竟然没有取暖的柴火可用。
图片源自网络
为了维持最低的生活保障,从前拿枪的双手和笔杆子的双手,不得不拿起针线,用给别人缝补衣裤、织毛衣袜子的营生换一些日常的面包吃。
生存条件艰苦,精神上的一条弦,贺子珍亦是始终紧绷,因为她担心毛岸英。
贺子珍
作为列宁和斯大林工作的地方,莫斯科对贺子珍有着磁铁一般的吸引力,但她抵达稳定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并非重回偶像的旧处,而是去看望了就读于苏联国际儿童院的毛岸英与毛岸青。
周总理夫妇与兄弟俩合照
身份的尴尬弥散在三人初见的相处,但是贺子珍却用一片真心瓦解了两个孩子的疑虑,等李敏来了之后,异乡的四人更是处成了浑然的一家。所有的礼物,贺子珍都会不偏不倚的一样准备三份,毛岸英与毛岸青有任何想要的东西,即便自己每月只有不过70卢布的生活费,贺子珍亦会想方设法的满足。
毛岸英与毛岸青
毛岸英亲切的唤她为“贺妈妈”,可她的这个儿子却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后,毅然决然的奔向了战场。身为“母亲”,贺子珍不愿让毛岸英以身赴险,但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不想父亲的一世果敢,遇到不公拔刀相助的果勇毁在自己的身上。
贺子珍改变不了毛岸英参战的事实,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内心祈愿“上天保佑,让岸英平平安安地回来”。战事胶着,前线复杂,岸英的情况,贺子珍无处知晓,但是李敏的状况越来越差,却是尽收她的眼中。
贺子珍与李敏
李敏生病了,肺炎。
战争时间贺子珍不能给李敏弄来有营养的吃食,药品紧着前线所用的奇缺也是让病症越拖越严重,最后李敏甚至被保育院长送进了太平间隔壁的屋子。
得知消息的贺子珍“疯了一般”的跑到保育院,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她据理力争的与保育园长辩驳,最后踉踉跄跄的抱着奄奄一息的李敏回到了住所。
该怎么办?贺子珍不知道。幸运的是,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她遇见了中国同胞王稼祥。他一边积极与苏联方交涉,给李敏要来一些治病的药物,一边紧急发送一封电报给毛主席,讲述了贺子珍在苏联情况,提出了带其回国的请愿。
王稼祥
毛主席同意了。
年,贺子珍和娇娇终于回到了阔别九年的祖国,居住在了哈尔滨,毛岸青不久之后也被送了回来,跟贺子珍一起生活。
对于毛主席的既往不咎,贺子珍给他写了一封很长的感谢信,为了回馈毛主席,也为一解他的思女之情,她委托贺怡将李敏送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毛主席与李敏
年的时候,毛主席给贺子珍写了一封回信,他说“娇娇在我的身边,我很喜欢她,你也一定要保重身体”。
破镜难重圆,两人的关系没有了回去的可能,但因为李敏这座桥梁,有着十年夫妻情分的二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对彼此的关心。
“不至于”的真相
因为身子不好,贺子珍很少出门,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听广播。
贺子珍
年的时候,她无意中听到了新闻中播报的飞机空中失事,造成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的事情,贺子珍听完之后很是害怕,不过却并非是因为自己,而是为着毛主席。
为着工作,毛主席每年乘坐飞机的次数都是上百趟不止,贺子珍非常担心这般的意外会发生在毛主席的身上,再联想到年4月8日,叶挺的飞机失事,她的心中是越来越惧怕。
叶挺
原想着自己写一封信嘱咐毛主席出行不要再乘坐飞机,可信还没有寄出,李敏却回来探望她了,面对自己的女儿,贺子珍将自己的担忧和盘托出,最终叮嘱她一定要提醒毛主席。
李敏照做了,但听到的毛主席却笑着说出一句“不至于,但你母亲的好意我心领了,以后出行一定格外小心”。
贺子珍与李敏
贺子珍担心毛主席的安危,毛主席也始终关心贺子珍抱恙的身体。得知年的时候贺子珍再次病倒,毛主席又一次流下了泪水。
这是李敏第一次见到父亲落泪,她忙不迭地赶到上海贺敏学的家中,将毛主席亲笔所写的“谨遵医嘱治疗、按时吃药、不要抽那么多烟”信送给贺子珍。
有了毛主席的关心,贺子珍的身体很快好转,之后李敏离开的时候,她也像往常一样,大包小包的准备毛主席爱吃的新鲜蔬菜,让李敏给毛主席送去,而这样的牵念也是双向的。
每当“全权大使”李敏从北京回上海探望母亲的时候,毛主席都会让警卫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一些北京特色小吃,然后自己亲自给女儿打点行装,让她给贺子珍捎去。
年李敏回主席身边的时候,将她送来之人是贺怡,贺子珍的精神状态支撑不了她完成这件事情,而因着年7月庐山会议的召开,她终于有机会面见了毛主席。
二人见面屋子
看着贺子珍的到来,毛主席主动起身,微笑着给她打招呼,“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勾勒的一抹浅笑,解冻了贺子珍心中那块年8月的那块疙瘩,彼时的二人都已不再年轻,他们在相视一笑中释怀了那段青葱少年不疾而终的感情。
贺子珍亲口说出的一句“当年都是我不好,我不该走的”为自己当年的错误负了责任,两人也像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倾诉自己的生活。临别的时候,毛主席说“遇事想开一点,不要老跟自己过不去,开心最重要”,贺子珍重重点头,然后嘱咐毛主席一定要注意身体。
两人都深知此次一别,下次见面就不知会是何时,遗憾的是,没有机会了。年9月,毛主席心电图的起伏微弱,他在弥留之际,紧紧握住李敏的手,用最大的力气画出了一个圆圈,而桂圆正是贺子珍的小名。
毛主席
井冈山上的十年相守成了绚烂转瞬即逝的烟花,但盛开之时的美丽却记在所有人的心头,贺子珍永远不会忘记年与毛主席初见时,他笑意盈盈的一句“我还以为是大门大户的千金,没料想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
在毛主席逝世之后,贺子珍不是沉溺在甜蜜的过去,而是在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后的光亮。
好的爱情是彼此成就,彼此欣赏,贺子珍伴在毛主席身边的十年,有着非凡的意义,虽然属于二人最终的结局是分开,但相伴一程,已是莫大的幸福,更为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了更好的自己,双双过上了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