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个宗教色彩浓重的国度,这里仿佛到处有神灵。
据印度教经文记载,在印度教中共有约3亿3千万众神。
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宗教信仰,让印度人把求神拜佛融入了日常。
在印度电影明星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阿米尔·汗的室友拉杜因为没有自信,非常迷信神佛。
他手上戴满戒指,在宿舍里摆上神像,整日烧香祈祷,希望当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在电影《我的个神啊》中,阿米尔·汗在校园门前的大树下立起一块石头,在上面抹一些红色的颜料,然后在前面放几块钱。
不一会儿,就有人在石头前俯身祈祷,并放上更多的钱。
电影情节虽有夸张,但都来源于印度的真实生活。
印度南部的海德拉巴市外有一个印度教祈福圣地ChilkurBalladic,这个寺庙以“签证寺”而著称。
据说年一批工程专业的学生拜访了这里以后,就收到了去美国学习的签证,使得这里首次获得“签证寺”的声誉。
对印度民众来说,申请签证去美国工作或学习的过程非常费力,因此来“签证寺”祈福的人流不断。
经常有上千人,嘴里诵读着祈福语,并献上椰子等祭品——同时手里还紧紧握着护照。
申请签证的祈福者们必须绕着圣地走11圈,而成功获得签证的人需要回来绕着走圈以示感恩之心。
印度焦特布尔附近还有个OmBanna神庙,每天都有成百的司机到这里祷告,祈求一路平安。
他们不在教堂祷告,也不向上帝祷告,他们的祈祷对象是一辆发动机排量cc的皇家艾菲尔德摩托车。
印度还有一个寺庙,用新钞票装饰神像,人们在这里祈祷新钞不再短缺。
总之在印度,去寺庙向各种神明祈祷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这一般被称为PUJA,是印度教向神祇膜拜的常见仪式。
Puja非常有仪式感,有祈祷歌颂等众多流程和步骤,很花时间。
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越来越多在印度大城市工作的人很难抽出时间去寺庙做Puja。
这让印度创业者看到了机会,有一家创业公司叫ePuja,为人们提供付费的Puja代理服务。
你不是没时间去Puja吗,你只要花15美元,就可以像在网上点外卖一样,让寺庙里的神职人员帮他们完成一次Puja。
据该公司创始人ShivaKumar介绍,他们的网络现在包括座寺庙。
ShivaKumar花了四年时间在印度各地开车劝说牧师与他合作。
根据Kumar的说法,该公司已经为65个国家的客户提供了大约5万个pujas。
他说最常见的请求之一是帮助确保婚姻安全。
尽管许多非印度教徒觉得这种方式不太适合,没有仪式感,而且把虔诚的祈祷变成了商业行为。
但其实这在印度很常见,即使是亲自造访庙宇,也往往需要捐赠给寺庙。
虽然委托他人祈祷没有仪式感,但对于不方便去寺庙的人,这是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
有印度人说在她印度长大的最早记忆之一是她的祖母填写邮购表格,购买东西让神职人员在遥远的寺庙举行祭祀仪式。
Kumar认为亲自去寺庙当然最好,而他的ePuja是第二好的方式。
Kumar认为他是一个把人们请求带给神的邮递员,只不过是通过智能手机这种方式。
虽然许多人可能还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但想想这种服务的出现也很正常。
移动互联网带来效率的提升,肯定不只体现在商务工作中,当然也可以体现在满足各种情感需求的日常生活中。
许多创业者经常犯的一个通病是不尊重事实,把自己个人的判断当成事实。
很多人会轻率的做出不看好的论断,因为他觉得没人用没人买。
其实这只是他不属于某个圈层,对某个领域不了解,或者基于错误逻辑下的简单判断。
而事实是许多成功企业都是在别人不看好中成长壮大的,比如Airbnb和Snapchat。
最开始人们觉得,谁会让陌生人住在自己家里,看完就删掉的信息只能用作成人领域。
现在Airbnb和Snapchat都是数百亿美元的大公司。
创业者应该谨记,只要在合法范围内,事情本身是否合理应该交给生活诠释,由事实判断,存在即合理。
我们要做的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哪怕是听起来不太靠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