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随着中国电子烟市场的不断完善,这个世界电子烟起源国的市场也将迎来巨变。
文
刘士武
在《尼古丁女郎:烟草的文化史》一书中,作者伊恩·盖特莱曾写道:她被爱过、恨过、禁过,却仍有着过多的魅惑;她扮过巫、扮过医,其实只是致命的毒物。
尼古丁,是一种存在于茄科植物中的生物碱,也是烟草的重要成分。尼古丁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重复使用尼古丁也会增加心跳速率和升高血压并降低食欲。
如今,起源于美洲大陆、由哥伦布于16世纪初带回欧洲的尼古丁及烟草,逐渐成为全球流行最广并受各国政府严格监管的毒物之一。
烟草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广泛,如何将含有多种致命毒物的烟草变得更加健康,也成为了烟草产业研究的重点。
电子雾化烟也在这样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电子雾化烟也称“电子烟”,由中国药剂师韩力于21世纪初发明,这种通过将尼古丁及其他添加物溶于醇类溶剂并加热雾化的技术,在近几年来风靡全球,却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违法行为。
从烟斗到卷烟,普及数百年烟草的朝向
说起电子雾化烟,不得不提的便是其雾化产物中的核心物质——尼古丁。
尼古丁是一种具有成瘾性的危害物,各国政府对此类产品都有严格的监管和税收政策。
传统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包括一氧化碳、烟焦油等有害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导致体内氧含量失衡、降低肺癌治愈率等。此外,烟民在点燃一支香烟时,有50%的时间并没有在吸,此时周围的人都在被迫吸入二手烟。当烟民吸一口烟时,香烟在这一口气的过程中燃烧产生的尼古丁只有30%通过主气流被烟民吸入了口腔进入了肺部,其余大部分烟都会漏到空气中。
燃烧后的传统香烟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的长期烟草使用者,香烟的燃烧不仅会给公共卫生、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着一代代人的身体免疫和健康。同时,普及已达数百年的烟草同样在朝着尽可能减害的方向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从早期使用烟斗吸烟,转变为使用拥有高密度过滤嘴的卷烟制品。
作为拥有数亿烟民的中国,政府也正在通过不同维度的监管条例,杜绝未成年人吸烟、违规倒卖烟草、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吸烟等行为。
而在化学和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科技手段寻求新型烟草技术突破的时间点似乎已经到来。
吸的到底是什么?尼古丁替代品的开发
韩力参与研发的“如烟”是行业公认的电子雾化技术起源(后期出现的“加热不燃烧技术”暂不讨论),如烟由气流传感器、控制电路、执行电路、内置锂离子电池等微电子元件构成。用户在吸入气体的同时,烟碱液会通过高温被雾化成为气溶胶,并被用户吸入体内,以达到用户吸收尼古丁的作用。
尼古丁化学结构图(C10H14N2)
初期,如烟并未获得市场大众的认可,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溶于丙三醇的尼古丁无法给烟民带来良好的击喉感和尼古丁满足感,加之“假货满天飞”、漏油严重、雾化气体中甲醛含量超标等问题,这款产品和雾化尼古丁的技术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时间来到年,全球微电子技术在这十几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围绕电子雾化的两个关键技术也有了突破性进展——第一是时任JUUL电子烟首位科学家的邢晨悦博士发明了“尼古丁盐”,并结合醇类溶剂带来了吸收效率、尼古丁还原度更高的雾化液;另一个是陶瓷雾化芯的发明与普及,其依靠量产统一性高、雾化均匀等特点广受好评。
电子雾化烟有两大核心技术:雾化芯,雾化液(烟油)。
首先,雾化芯的功能在于吸收/加热烟油,从而使液体气化后由用户吸入体内。早期的雾化芯主要由加热丝和棉芯组成,通过加热吸收了烟油的棉芯,使烟油完成气化。
年前后,以麦克韦尔(思摩尔)开始向市场推出陶瓷雾化芯,逐渐开始取代电子烟“玩家时代”盛行的棉芯产品,后来成立的新造烟品牌,均在主营产品中使用了陶瓷雾化技术。
当然,现阶段的蜂窝式陶瓷雾化芯也并不完美,受限于陶瓷本身的性质,诸多产品仍然会在气压环境变化下发生漏油的情况,且雾化过程偶尔会因为用户的吸入速率而产生气化不充分等问题。
之于思摩尔、SMOK、易佳特这类厂商而言,陶瓷芯和棉芯更像是现阶段同样合理的两条技术路径,但尼古丁盐雾化液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
相比于雾化芯技术来说,尼古丁盐的发明足以在人类烟草史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尼古丁盐发明之前,美国已经有60%的烟民尝试过用电子雾化烟替烟,但是只有6%的人成功转化为纯雾化烟用户;尼古丁盐发明之后,美国烟民的电子雾化烟转化率提高了5倍,改变了美国30%烟民的吸烟方式。
数据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决定电子雾化烟是否成功的关键,绝不仅仅在于实现雾化技术原理本身那么简单,更重要的在于“吸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其中不仅有瞄准万亿级烟草市场的企业家、投资人,还包括全球数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