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许久的上海汽车业,终于按下了重启键。
伴随着4月18日压力测试的开启,家汽车相关的企业恢复运转。
伴随着曙光到来,复工企业符合条件的员工少,开工后到岗率低,闭环管理成本过高、维持困难等问题,也随之暴露。
上涨近19倍的物流费用让零部件供应变得更加困难,加之上海周边的疫情蔓延,让整个行业仍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生产一台整车,需要两万个以上的零件,复杂的供应链布局支持。全国超过万卡车司机在路上艰难前行,纵横交错的零部件高度依赖物流运输,数以千计的一线工人睡在工厂。
当首批重点企业开始复工,上海车业的情况究竟如何?
白名单,生命线
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下称指引),规定的第一批复产复工企业包含: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企业家。
其中,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特斯拉在内的家汽车上下游企业为重点保障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临港片区把特斯拉列为“必需复工的停产企业”。是对网传“特斯拉5月中旬复工”,以及“中国车企5月将全体停产”的有力回应。
上汽作为当地国企,率先扛起复工复产的大旗。
有上汽红头文件显示,该集团于4月15日对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摸排,4月18日启动复产复工压力测试。
有上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凤凰网汽车,目前正处在压力测试阶段,一旦测试顺利,企业将尽快安排涉及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总、安吉物流等整车、零部件、物流企业的生产工作。压力测试要持续一段时间,有很多挑战要去克服。
同上汽集团一样在《指引》第一批“白名单”内的,还有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是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有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凤凰网汽车,虽然他们在复产复工名单内。但实际情况是,他们从未停工,一直闭环生产,虽然只小规模生产,“不过目前这一小部分人的后勤保障开始吃紧”。
想打破当前的汽车产业僵局并不容易,各企业除面临各自独有又类似的产能、成本、运输等焦虑,还要考虑涉及防疫、后勤保障、安全生产、物流等整个系统的运转。
行业的向心力也已从“保供战”转而瞄向“复工战”。
天价物流
在这场战役中,纵使上海开始重启,余波仍在向周边蔓延。
当长春、上海之外的蔚来汽车、东风日产工厂也宣布停产,让国内车企切实感受到唇齿相依的链条共生关系。
由于上海整车厂分布众多,围绕其所处的长三角地区,同样是国际零部件巨头设立总部、布局工厂的重点地区。这些受影响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将压力传导至全国。
而在长三角地区,有超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博世、大陆、采埃孚、电装、爱信、佛吉亚、布雷博在内的零部件国际巨头。
以上海为圆心的汽车产业,受零部件“停运”等因素波及。目前,长三角部分停工,以及物流卡滞等问题持续,为汽车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影响首先来自上海地区企业停工,一位Tire1工程师表示,苏州和无锡,常州,浙江地区,出现部分停工的问题。同时,企业的货物无法向外运输,高速上大量货车司机上得来下不去。
来自多方信息显示,由于多地疫情导致供应链和运输出现问题,许多汽车企业复产难,疫情严重地区运输费用较之前大幅上涨10倍,但仍然没有司机愿意接单,生产出来的车辆也根本运不出去。
有苏州本地的供应商表示,诸如顺丰之类的物流公司,暂时不收发疫情严重的上海、宁波、江苏等地包裹,物流严苛,导致材料进不去、成品出不来,就只能等官方宣布复工,复工之前只好依赖库存。
一位物流行业人士举例,距离苏州70公里,重70公斤的货,以前快递仅需多元,即使专车也只要多。但现在受多重因素影响,专车价格在。“现在有通行证的车老板雇司机,一天工资超过0。”
同时,已经小规模复产的部分企业,也面临着诸多保供问题。
某知名Tire2企业告诉凤凰网汽车,目前公司在上海的工厂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员工都吃住在公司,处于小规模复产的状态。
目前,该企业的日常必需品需要从芜湖购买,再通过外包卡车供应商运送至公司。现在封闭管控下,生产的吃穿用度已经出现吃紧状况。这些物流公司都需要依靠整车厂办理通行证,不仅可供支持的运力较少,成本也非常昂贵。
据悉,目前上海已经有部分高新园区通知企业复工复产,并没有仅局限于“白名单”企业,而是根据园区的具体情况,在控制人流密度前提下,给园区重要企业分配复工名额,尽力解决园区企业的部分“现场办公”需求。
但该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员工一旦进入办公场所复工,接下来只能住在公司,因为目前尚无针对复工员工来回通勤的明晰政策。
哪怕企业符合条件可以复工,但被封在小区的员工仍然面临着上班困难的问题。同时,供应商的物流问题没解决,去了公司也没法开工。更不要说,如果有客户如果被封着,生产出来也不过是增加库存。
但无论如何,一切都处在复苏中。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要求,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将推出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给予延期还贷等金融支持等政策。同时,包含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也将建成。
据悉,行程卡带*号影响行程和核酸结果出不来就不能走,是目前货车司机们反映最多的问题。
在此大前提下,交通运输部已明确要求,针对当前部分地方存在的防疫通行管控层层加码和“一刀切”、货车通行受阻、高速公路出口拥堵等物流运行不通不畅问题,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加强部门协作和部省联动。
继续涨价?
4月14日,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到5月份都将面临停产的风险。随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CEO余承东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或许何小鹏和余承东的观点有些过于悲观,但是上海汽车产业被迫按下暂停键后,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在不断向外蔓延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东风日产广州花都工厂的部分生产线已于4月13日开始停产,一线、二线及三线从14日至19日全部停产。意外的是,停产的原因不是由于广州的疫情,而是因为上海。
相关负责人表示,东风日产在上海有83家供应商,大部分是电子类产品,而且都是核心零部件厂商。受疫情影响,上海周边的物流无法正常运转,对生产计划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国盛证券分析师指出,汽车产业链复杂且涉及面广,重点地区的停工停产,影响范围延伸至整体产业链,有限的供应和高成本低效率的物流,对非严格防控地区的车企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统计局及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上海占全国汽车产业总产能的比重在11%左右,同时也是国内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中枢。尤其是新能源车,年上海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18%。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汽车分析师张翔指出,上海是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如果从零部件的生产总值上看,可能是第一大基地。如果上海的疫情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控制,那么对国内其他车企也会产生影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也曾表示,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的生产带来20%的减产损失。
不仅仅是生产端,上海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也被严重压缩。张翔告诉凤凰网汽车,年上海的汽车销量是72万辆,在国内各个省市排名第一。同时,上海不仅销量是最高的,整车的平均价格也是最高的。
尤其是新能源车方面,上海市去年的绿牌小客车上牌量超过2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并且遥遥领先身后的深圳(约15万辆)和北京(约13万辆)。
目前,上海市大部分4S店都已经停止营业,即便复工了恐怕短期内也会面临客流大幅下降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今年新能源车的整体销量。
当然,消费需求只是被压制了,并不是消失了,但产量的减少是实打实的。当市场供需出现了不平衡,产品的终端售价或许也会出现波动。张翔认为,造成供需矛盾以后,就算车企不涨价,经销商也可能会变相涨价,比如优惠减少,以前赠送的项目取消等等。
今年2月以来,受芯片短缺、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超过20车企先后宣布对新能源车进行价格调整。张翔表示,如果这轮疫情持续的时间较长的话,有可能会造成新能源车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上海聚集了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在内的全球主要半导体代工企业,还有日月光、Amkor在内的封测企业,以及几千家芯片设计企业。整体来看,上海占全国半导体行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了23%。
疫情期间,上海半导体产业产能出现明显下降,物流不畅也对芯片交付造成了困扰。这对于本就缺芯的汽车行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再加上物流运输成本的上涨,车企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如此一来,再次涨价或有可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