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带队去台湾考察,在清境农场的青青草原,买过票后大家一拥而入,其间我发现一位庄主没有跟随我们往里面走,而是在大门口的凳子上一坐,裹步不前。我上前询问,他说:没什么好看的,你们去看吧。
他的回答,当时就让我陷入沉思。
这位庄主我比较了解,对比清境农场的青青草原,的确,他的农庄所处的区位没有像清境农场这样有巨大人流的旅游目的地做依托,再加上青青草原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放牧着数量有限的羊的草原,其更多的配套分摊到周边的项目里了,这里是典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汇聚区。而这位庄主的农庄必须单打独斗,周边没有项目和他一起来营造市场,对比青青草原,可不就是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更何况他的农庄还是以蔬果为主,这里却是牧场。
很多人去台湾考察农庄,回来后说没什么好看的。这里面既有新庄主不知道看啥的无奈,又有因行程紧凑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视觉麻痹,更有对比自身实在不知道该咋借鉴的无力感。
是的,人家的再好,如何复制呢?
模式全部照搬?仔细分析后发现,台湾的农场所依赖的主客观条件,自己统统没有,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局部细节模仿?这不相当于看上了范冰冰的眼睛,拿着范冰冰的照片跑到美容院,妄图在自己五大三粗的身体上给眼睛开开刀,整容出来一双范冰冰的眼睛,于是就幻想着拥有了范冰冰的气质和美丽?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庄园就是条件得天独厚,无论区位,还是在地资源,都让人羡慕。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把好牌,总是被某些庄主下的一塌糊涂。
在一场倾盆而下的大雨面前,的确,有的庄主有雨伞,有的庄主有雨衣,而有的庄主啥都没有。现实生活中,有雨伞和有雨衣的庄主自恃有依仗,匆匆冲进雨里,结果,一个摔的满身是泥水,一个摔得胳膊骨折。
那个啥都没有的庄主,躲在公交车站牌里,最初也焦急万分,不过看着有庄主摔倒,有庄主摔骨折,倒也心平气和了,待到雨住天晴,吹着口哨回庄园喂猪去了。
替换高清大图
日子依然要过,可庄园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我国庄园发展到今天,的确依然面临诸如土地流转环节、土地使用环节、融资环节、人才环节、技术环节、政策环节等等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如同多年前伦敦大街上遍地都是的马粪,如何处理是个伤透脑筋的大问题,但是,随着汽车的出现,有钱人坐上了汽车,不再使用马车出行,马粪自然消失了。
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可是,庄主们等不及。
毋庸置疑,休闲农庄在客观上因地理区位、在地资源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而主观上庄主自身的资源整合水平、顶层设计水平、运营管理水平又导致庄园在更深更广的环节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不同。
主客观因素的叠加,庄主们会发现,没有一家成功的休闲农庄是可以照搬的。对于庄主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部经验似乎总是无法破解自己现实的困境。
休闲农庄虽然主客观条件不同,庄主的个人综合因素不同,但休闲农庄的运营却有着内在的逻辑,不会因区位和资源的不同而改变,这也是决定休闲农庄胜败的最为核心的要素。这就要求庄主在庄园的开发之初就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商业策划。
我曾经撰文,顶层设计的逻辑是以未来为靶标,站在未来看今天,从终局看开篇。然而,从现实来看,大部分庄主在构建顶层设计和庄园发展战略时,遵循的是“过去的业绩+现有的资源”,其思维模式不但不是“站在未来看今天”,恰恰是“站在今天看未来”。
顶层设计的功能就是连接未来和今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顶层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动态的,有着非线性的践行和纠偏轨迹,换句话说,顶层设计是一种规划力。这就需要一套工具,一套方法,一套可用来指导实际操盘的行动纲领,让变化的市场和动态的应变以一种最小的摩擦来平衡休闲农庄的运营。
参见庄主团队历经多年构建的NFLS模式,就是一套动态的顶层设计体系,不但提出休闲庄园的核心运营理念“构建一个生活美学体验和社交情感记忆的自然时尚生活空间”,还提出了系列的运作手法。
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实现。从策划到开发,从开发到运营。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木尧
来源:参见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