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销售行业,一个现象是,越是做的比较晚的车企,给出的薪水越高。比亚迪走的是4S+商超店的路线,底薪低,但是走量大。华为走纯商超路线,高底薪高提成,希望尽快把量冲上来,希望通过渠道的力量,提高自己在合作车企那里的话语权。一个靠造车卖车挣钱,一个靠技术和渠道盈利,比亚迪和华为,是新能源汽车不同的玩法。
新能源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让人眼花缭乱。
它们在每一个环节竞争,不仅仅是PK技术、配置和品牌,在营销终端,销售策略,对于销售人才的争夺,车企也展开PK。
新能源车企从传统4S店挖人,后起步的从成熟的新能源车企挖人。小鹏的普通销售,到阿维塔做店长,华为渠道的销售,底薪元,极星给元,阿维塔开元不眨眼。
在销售模式上,新能源车企也各有各的做法。
但是与新贵们不同,现在国产品牌的王者比亚迪销售底薪,却只有元,销售收入靠的是走量,比亚迪虽然卖得好,但是单台汽车的提成却远远低于其他新势力品牌。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开出高额工资的新贵们,会不会把比亚迪的销售一抢而空呢?毕竟,在陆玖商业评论的走访中已经发现,很多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此前都在比亚迪工作过。
在这背后,也许是纯商超路线和4S+商超店的路线博弈,谁才是未来汽车销售渠道的主流?
比亚迪销售的一天
比亚迪的销售人员,虽然也是新能源车销售,但是相比蔚小理的同行,工作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蔚小理等新势力,卖车和交付并不在同一个地方。新势力们在商场卖车,车主在网上下单,交付则在另外的地方。像理想,交付中心在顺义。车主的车到了,要到顺义区交车,销售完全不用参与。
比亚迪4S店的销售,在车主的车到了之后,仍然需要盯交付的工作。
在华为东南三环华为店做问界销售的小许,曾经在比亚迪做汽车销售。陆玖商业评论问他为什么要跳槽,他说除了薪资之外,比起在华为店卖车,在比亚迪太累了。
在比亚迪,他每个月大概能卖小20台车,底薪元左右,每辆车提成三百。加上金融服务和置换的收入,一个月也就1.1万,而且很累。
“每卖一辆车,交付、办手续、贷款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盯下来,客户要交车了,为了好看点,我还得给客户洗车,这些事情特别繁琐,所以很累。”
但是华为就不同了,在华为店,他只需要给客户讲解,陪着试驾,只要是他的客户,客户在线上买车,业绩就是他的,而且不需要负责交付。
“我在华为卖5台车,能拿到两万多,而在比亚迪底薪,卖5台车,也就左右吧。”小许说,他之前的比亚迪4S店,销售流动性比较大,一年要换好几波,“有的回老家了,有的像我这样,去了华为或者其他新能源店。新能源给的待遇好多了,底薪都能七八千,蔚来招销售要本科学历,华为还松一点,没那么严。销售都这样,哪里给的工资高去哪里。”
和很多新能源汽车不同的是,比亚迪做的比较早,所以在销售上,仍然很大程度沿袭传统车企4S店的模式。
与此同时,看到新势力们在商场卖的火热,比亚迪也在尝试进入商场,与新势力在商场争夺人流。
位于北京东南三环比亚迪店的于姓销售人员告诉陆玖商业评论,比亚迪在北京,有24家4S店,商超店有8家(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