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北京故人》这本小说,唏嘘中有感伤,但更多的是一种澄澈,一种升华。
很轻松地随手翻阅,却不由自主被吸引,爱不释手一气呵成读完了几代人的命运。
与其说金睿芝的一生是见证中国近现代最波诡云谲的时期的一生,还不如说金睿芝的一生是体现中国传统女性悲欢离合的命运的一生。她的浪漫情怀和英雄主义,最终败在现实和功利的面前。这是一曲中国女性的悲歌。
——乔柏梁《北京故人》序
回过头来再次读乔柏梁先生为这本书所写的序,梳理书中人物的脉络,当历史穿过现世,一个个角色的登场与谢幕,不过都是人间的过客,挥洒着各自的生命,演绎着不同的人性,“每个人都带着满身的伤痕,走在命运早已预设好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走向未知的命运。”
小说由一组青花瓷碟为线索,穿越时空交织,不断拨云见日,追溯着一个大家族的衰落以及家族成员的恩恩怨怨,演奏出诸多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牵扯出许多不同版本的时代故事,有居心叵测的人性至恶,也有温暖无言的人性大善,还有不同版本的爱情……
金茵,温柔中不失倔强,骨子里就有不安分的灵*
小说中的人物金茵(阿茵)是一位奔四的知识女子,家乡在东北边陲四线城市一个三流大学里教大学语文,但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促使她丢掉铁饭碗,毅然前往北京当了一个北漂,研究生学历的她在北京一家图书公司当上了编辑,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拥挤负重的电梯,川流不息的人流,把人挤成照片的地铁,地铁里疲惫的众生相,到站后各自分流归家的日常……
"生活就像是一部复印机,每天都复制着基本相同的内容。"其实,生活的庸常与生活的城市无关,与生活本身相关,只是,太多人拒绝接受事实真相,以为换个环境就可以改变生活本身一样,觉醒时追求生命余额的价值最大化或多或少有些盲目。
单枪匹马的异乡生活,苦涩与孤独自不在话下,但金茵骨子里的倔强容不得她弯下腰去攀附,工作之余在网上开了一家小店,淘一些元、明时期的碎瓷片加工成画框艺术品出售……
出现在金茵生活中的一位师兄邵宇宸,博士,离异,考古研究所上班,真正的财富来源于他的社会资源,周旋于藏品与有头有脸的藏家之间充当着掮客的角色。
由于母亲以催婚为目的的突然到访,不得已请师兄邵宇宸充当男朋友解围后,邵师兄的热情便得以释放,全力举荐金茵前往导师索教授门下当助教,而在索教授家看到一组青花瓷碟后,邵宇宸的权衡利弊后的选择都是耐人寻味的真实世相。
再到后来遇到一个年纪比金茵小,但经历过磨难的乐天派有钱人彭见祺,喜欢用戏谑的方式表达意见,二人彼此陪伴走过一段治愈的路程,但金茵也没有选择依靠别人,最终选择去边远地区支教。
金睿芝,宜贝勒府的“格格”,经历坎坷而传奇,晚景凄凉
其实,金睿芝才是《北京故人》这本书的主角,她是金茵的奶奶,宜贝勒府的“小格格”,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伪满洲、新中国四个时期。
幼时锦衣玉食,但生性善良豪爽,兴趣爱好也广泛,唱过戏,会厨艺,做生意等等都是信手拈来的事情,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胸襟与气度,让许多人望尘莫及。
她收养了三个孩子:二个自己家族的孩子(姐姐的女儿陆湘锦,宜王府七爷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索教授),还收养了一个被遗弃、濒临死亡的日本孩子金逸(金茵的父亲)。对每个孩子都倾情付出,培养各自的爱好,包括后来跟随她一起生活的金茵都受到了很好的引导与熏陶。
金睿芝的爱情也相当轰轰烈烈,敢爱敢恨,她只身挺进土匪窝解救宋老板(曾经帮助她寻找失散的陆湘锦),有勇有谋;当她与宋老板互生情愫时,不愿委身于人,直到条件成熟才并肩而立,互敬互爱……
金睿芝的睿智延续到她离开这人间的许多年,书中对侵占她房产并不愿花钱为她治病的索教授着墨不多,但读罢如鲠在喉的不适感如影随形,卑鄙丑陋的灵*终由陆湘锦和金茵联手拨离道貌岸然的面具,解开了那座北京四合院之谜。
金睿芝的晚景凄凉败在了亲情,败在了善良,败在了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性的恶!
关于“漂”
纵观二位不同时代的女性,她们知性、坚韧、果敢、自立都是呈现在各自的现实生活中的,知道自己追求什么,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变化,一直在成长。
书中金茵的“北漂”生涯仿佛就是为揭开家族的一桩秘密而存在似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段生活漂泊的经历,更是精神上的一种漂浮状态——关于生命,关于精神。
个体独立、不依附的坚持与执拗,正如张爱玲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一如当真相浮出水面时,她们并没有让书中的索教授身败名裂,依然成全其居守于其心心念念的四合院里……
当懂得生活的庸常,人性的多变,功利的奔波,权衡的选择后,只能以慈悲去面对这人间的世相。
也许,这才是对“漂”最好的尘埃落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