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生物种群活动频率,繁殖等都在上升之中。当然无论是友好,还是不友好的生物种群都在出现。
这不!一则关于广东多地出现福寿螺泛滥的现象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当然,看到这种生物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认识错误,并且还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主要是在食用上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首先要提醒大家,不要轻易触碰。吃也非常危险。到底有多危险?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地来看。
广东多地福寿螺泛滥
福寿螺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比较了解了,这是列为我国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该生物长相的确比较难以识别,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
所以,很多人都经常认错。该物种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不同的福寿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它的头部上,有2对非常奇特的触角,前触角短,后触角长,一般来说,成年的福寿螺贝壳较厚,壳高7厘米左右。该生物属于杂食性物种,喜欢在池边浅水区进行活动,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等,所以对农业具有破坏的能力。
然而这种生物最初分布在南美洲地区,但是随着它的扩散,已经变成了世界性入侵物种,无论是在北美、亚洲、非洲等地,都有该生物的分布。
所以,在我国出现也是正常情况。然而,要想根除这种生物非常困难。就如我们常说的入侵物种“小龙虾”,这么多年了,小龙虾在野外依然存在,只要出现了野外活动,很容易出现繁衍的模式,难以将其彻底清理。
福寿螺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之一。在年的时候,我国发布了关于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直接指出了——我国已经发现了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所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里面很多生物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这也算是提醒了大家,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管控才行。
而这次提到的其中一个区域,广东惠州江北一处公园,看到了湖边的地面上、露出水面的石头和植物茎叶处,都能看到许多桑葚般大小、粉红色不明物体。并且是属于粉色状态,其实这正是福寿螺的卵聚集而成的。
这也意味着它在繁殖之中,那么更大规模的种群还可能出现,这也说明了福寿螺泛滥在不少地区出现,并且还有扩散的可能性,这就看未来如何控制了。
福寿螺到底有多危险?能不能吃?
福寿螺的确是非常危险,出现问题的还不少。
在年的时候,一对夫妻蜜月旅行时误食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的恐怖经历。怀孕的她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扎了近瓶水,吃了十几盒打虫药,因为药物和激素作用身体变形,被迫进行了药物人流,所以危害极大。
主要是这种生物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每只福寿螺内可含广州管圆线幼虫0~条。
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学者陈心陶年在广州的老鼠体内发现的,一旦它进入到人大脑之中,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如果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失明,记忆力下降、痴呆,甚至死亡。
所以,最好不要触碰这种生物。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生物的确是可以吃,但是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被感染的情况。如果生吃螺肉,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之后,幼虫会侵入人脑,从而引发生命上的危机。患者进食螺肉后,一般在2~5天内发病。所以,最好不要去食用。
的确是可以吃,并且也并非所有地区的福寿螺都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但是,你也没有办法直接说这种生物就没有感染。这就是关键。
所以,整体上来说,福寿螺还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分不清楚福寿螺与田螺的,更加不要去触碰,两者真的太相似了。
如何区别福寿螺与田螺?我们简单描述一下
大小:田螺个头较小,1~1.5cm的占多数,福寿螺个头要大好几倍。
外壳:福寿螺的外壳呈淡橄榄绿色或*褐色,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螺肉:福寿螺的螺肉颜色较浅,多为*白色;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
这三点就可以轻松判别出来。当然也可以根据螺卵,螺盖等方面来进行判断。但是一般人也很难识别,所以从大小,外壳等方面是最好判断的,这就是大概的情况。这样再次提醒了大家,不要唯一一时的“食欲”,给自己带来生命上的危机。
总结
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但是没想到的是,它进入我国之后,迅速适应我国本土环境,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
然而,野外泛滥还没有一个合适的天敌,能够将其清除,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事情,所以才出现了泛滥。如果持续下去,未来我们还可能看到更多地区遇到这种生物。
同时,再次提醒,对于福寿螺,不要轻易触碰,一不小心,吃了极有可能感染寄生虫,导致严重后果。
在年的时候,我国就曾爆发过一起受害人数达到多位的福寿螺感染事件,导致顾客在食用后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病,这就是大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