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CarolSun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导语:谁有更低的成本、更早的布局、更快的技术迭代,谁就能成为最终冠*。
AI还能干什么?
年,第一代神经网络算法问世,证明了《数学原理》前52个中的38项。
此后,AI不断突破迭代,“折叠”生产力时空,将人类从重复劳作中解放出来。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高度发展,信息量和应用场景也呈指数级增加,算法模型逐渐步入深水区。而AI落地的场景,大多数仍然有限,并未能发挥最大效能。
怎样的AI技术,能够持续赋能行业,解决更为细碎但常见的长尾问题?乃至跑向机器“拓荒”思考的“最后一公里”?
AI现在需要“解放自己”,展开一场范式转变。
欲知未来,先看历史。因此,有必要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第一阶段,看AI如何一步步构建和影响身边的世界。
教会机器“看脸”
当代生活对人工智能最直观的认知,来自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AI众多技术中最早、最为成熟的技术。现如今,在各个场合“刷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比如交通运输场景中,刷脸登机、入闸、安全检测等。
但人脸识别被广为人知的应用,当数智能美颜。经过智能美颜“点石成金”,照片变得精致动人。
虽然“一切看脸”难免失之狭隘,但人类70%-80%的信息获取来自视觉。人脸识别让人工智能具备了识人知物的能力。
简单来说,视觉AI就是研究如何让机器会“看”,即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并由此训练模型对新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测、识别等任务,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模态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
作为人脑之外的另一种智能,在认识世界之前,先要认识人类。模仿人脑学习过程的深度学习的内核,也是构建特征模型。人的面部信息,是社交及传播行为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数据基础和重要的应用化需求。
因此,人脸识别成为人工智能诞生60年来的爆发“奇点”。深度学习从人脸识别开始,劈开一条道路。
此后,人脸识别技术在各行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商业楼宇,可用来录入门禁考勤系统;互联网APP为面部设计出好玩的滤镜,创造新奇社交体验;银行系统用上了便捷且具有高安全性的刷脸支付;而智能手机厂商的人脸解锁和智能美颜,大概是日常最频繁的应用。
人脸识别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广阔的蓝海市场,也滋养了一批AI技术企业和应用企业,诞生了商汤(.HK)、旷视科技、云从科技等AI企业,同时百度(BIDU.O)、阿里(.HK)等互联网厂商也积极切入人工智能领域。
发展到现在,AI人脸识别技术已非常成熟,甚至被打上基础技术的符号。以精度、准确度为导向的技术驱动力量正在减弱,而用户对产品使用场景适配度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在长尾场景中,重识世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如今AI的应用已经突破了识别人自身的第一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对人周边已知领域的探索,体验人能感知到的现实世界。
在第二阶段,人工智能的使命,和第一阶段有所不同。
从人脸识别,过渡到识别万物、实现万物互联;从标注图像中的单一要素,到识别物体组合和场景,甚至是物体与场景的关系。
从数据化到结构化,乃至可交互化,是人工智能第二阶段的使命。
只有将时间、地点、人物关系有机串联,才能真正令AI“理解”和学习人类世界的真实状态,以解决在第二阶段大量出现的长尾问题。
所谓长尾问题,即AI应用中出现的差异化、碎片化和细节化的需求。现在的应用场景中,80%都是此类低频、长尾的需求。能否解决这些长尾需求,是AI大规模产业化落地的关键。
以城市管理为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让城市真正实现有序地运转、高效的治理,仅仅依靠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可以让治理更高效。
如今,虽然“智慧城市”方案已在很多地区落地应用,但真的利用AI技术去解决细节问题,需要面临成千上万的治理元素,比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消防通道被占、垃圾桶满溢、积水阻碍通行等。
商汤试图挑战这个问题,并取得了新进展。年,他们与上海市进行合作,基于商汤SenseFoundry方舟城市级开放视觉平台,构建了多场景、一站式的解决方案。长宁区的AI+一网统管试点,“智慧巡屏”等功能,就是AI研判处置全闭环管理的案例。
AI打通城市管理闭环后,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暴露垃圾识别、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痛点,不仅能帮助城市管理者发现问题,还能在案件被处置后自动核查,甚至将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
商汤SenseFoundry方舟企业开放平台,还将AI应用于上海徐汇滨江水岸的生态管理中。
上海徐汇滨江岸线长达11.4公里,沿线入驻近家企业,有近20多万人员通勤,以及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如此大面积、多人流、偶发事件频繁的环境,日常运维管理难度极高。
但现在的水岸区域,是具有“城市生命体征”的智慧水岸——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均可构建从自动发现、预案触发、任务分派和复查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徐汇滨江智慧公共空间管理平台,来源:商汤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