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景区的特色不同,对智慧化产品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随着全国景区智慧化程度不断加深,在从传统人工管理向技术协同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景区方也面临着整理并灵活运用景区景点、道路、设施等相关数据,并将数据与现实结合,解决更多现实问题的挑战。
为此,作为景区的智慧大脑的可视化管理平台不仅要有一定的基本功能,还要从需求出发,搭载对景区的差异化服务,并打造出对游客的差异化产品。
为详细地呈现景区可视化智慧平台新应用,本文将以“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第五期线上公益培训活动中演讲嘉宾的内容为主要依据,探索当下景区可视化平台新需求。
可视化能做什么
与主题乐园等目的地相比,自然类景区通常占地面积较大,管理要素复杂多样,涉及人员、车辆、设施和景点等多个维度,且各管理要素之间关联性较强,景区管理人员很难及时监管到位,容易产生问题。
可视化管理平台相当于景区的智慧大脑,其通过视频拍摄、大数据融合、红外线监测、VR等技术手段对景观资源、自然环境、景区客流、停车管理、基础设施运维等管理要素进行全方位监测,实现跨专业跨部门的综合联动管理,助力景区综合运营态势一屏掌握。
摄图网
西湖——水位监控与水质保护
为实现西湖西溪湿地水质保护、客流引导,通过多年建设,景区已基本建立以气象、空气质量、水文水质、视频监控为主的多维度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同时设置了应急响应、预报预警、协同联动、值班值守、安全评估、督查问责、灾害恢复等7项工作机制。
水位监控方面,景区管理方在西湖入水处与出水处设置了水位监测点,一旦水位超过警戒值就会报警。西湖流域的防洪调控系统模块将根据降水水位变化趋势进行AI的智能分析,自动调节闸门的开关和开合程度,实现自动化。
西湖水质智能监测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等一系列数据,管理方在西湖周边十余个雨水管道口都实施安装了设备,可实时查看水质变化,并监测是否有污水排入西湖。
年西湖水体的年均的透明度是是4.7厘米,通过多措并举后,目前西湖主湖区水质平均年透明度保持在80厘米以上,年达到94厘米以上,水质治理成效比较明显。
泰山——森林防火预警、文物保护、智慧旅游服务
在防范森林防火方面,智慧泰山应用AI热成像、烟雾识别、5G通讯等技术建设如智能化报警、人员定位、对讲通讯、火情监测预警、无人机单兵视频以及应急救援指挥车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可视化手段统一集成到可视化平台上,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
如一旦发生火情,平台将首先通过热成像高空探头实现火险定位,将定位投放到三维平台上,之后调取当地林业基础的信息数据,根据风力、坡度、附近可燃物等信息建立起火情蔓延趋势的数字模型,给现场的防火指挥救援提供辅助参考。
可视化平台也将自动调出起火点附近几公里内可用的消防资源,并结合水源消防管线、林间道路路线等信息,分析出距离起火点最近的救援路线,助力消防队最快到达起火现场。在救援过程中,单兵无人机可将起火现场视频直接传输到平台上,让救援过程全程可视化,协助火情的救援指挥调度。
在文物保护方面,景区的文物安防监控平台应用了三维激光扫描复原技术,使文物测量数据更加精细化,此外泰山文物资源还建立了数据库实现了文物的数字化管理。
在旅游管理方面,泰山景区通过智慧票务系统、智能化监测系统、网络舆情数据等方式实现了数据综合,在手机端,各级管理人员都可实时看到游客进山数据、客流动态变化等。
武夷山——一体化监测
自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为加强信息化建设,武夷山也完成过很多项目,但各项目基本各自为战,缺少综合的可视化平台提供决策支持,所以景区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出现。
可视化平台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通过大数据收集分发,对武夷山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森林防火、入园卡口、林业有害生物等要素进行天空地一体化全方位监测,实现跨专业跨部门的综合联动管理。
受地理位置与地形环境的限制,除普通视频监控外,景区还配备了卫星综合监测系统,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的租后一环,用多波段多模式多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数据实时监控公园中茶园的变化,以及森林病虫害、火情预警问题。
未来,武夷山希望通过可视化平台再运用上人工智能手段对景区人流、车流、游客偏好等做出更准确的预判;其次就是生态保护,目前武夷山景区内布设了多个红外相机用于监测野生动物,但现在手段较为传统,员工将影像收回后进行分析后对比,成本和工作量高,未来希望能通过智能分析技术识别动物物种,通过数字化分析后给管理方提供生态保护的建议;最后是沉浸式体验,目前景区接触到的VR与AR应用较为单一,且造价成本高,为让游客足不出户观看到景区美景,景区方希望打造真正的元宇宙类的景区游览体验。
可视化的必要性——解决痛点
无论游客“吃住行游购娱”,还是景区的管理、服务与营销都有着多元化、广分布多关联等特点。景区管理方需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