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有浙一说丨烟花大会吹的什么风
TUhjnbcbe - 2023/6/6 20:59:00

浙江新闻客户端张彧吴佳妮褚陈静

浙江新闻客户端马丁摄

2月5日元宵夜,钱塘江南岸,在阔别整整11年后,漫天烟花再度绽放杭城夜空。

桨声灯影,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前后近一小时的烟花大会,与其说是为兔年春节画下的句点,更像是一次久别的重逢,一次民心的集聚——

近百万省城群众汇集钱江两岸,“东风夜放花千树”下,70后追忆流年似水,80后重拾儿时记忆,90后、00后演绎着爱情之都的新故事……不同地标都在以烟花“共情”:几乎是同一时间,舟山岛城的海上烟花秀浪漫狂飙,桐庐、余杭、建德的夜空也在前一日“宝烟飞焰万花浓”。

疫情消退,春光踏来,我们在嗟叹回味之余,又能从这场之江盛事中看到什么样的信号?

(一)

这是一场事先并未张扬的盛会,1月16日放出消息,朋友圈里大多喜出望外。回望此前十数年的烟花大会,往往从年初就开始规划,在金秋时节如约而至。但今年杭州却选择元宵让烟花归来。

这多少让人有种“再过一把瘾”的欣喜——因为在过峰后的首个春节,人们对“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渴望还没有尽兴,心中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也需要一个更具表达意味的仪式载体。

于是,我们看到昨日的烟花大会,带来了滚滚人流:还未入夜,钱塘江边的主干道附近已是“宝马雕车香满路”;钱塘江两岸的宾馆,一房难求;游轮船票刚一放出,就被抢空;刚尝到“开门红”滋味的餐饮、旅游行业,收获了“双喜临门”……消费市场的“自愈”速度,依然延续着从春节至今的狂飙之势。即使有些“回家的烦恼”,但烟花大会的回归,给正在升腾而起的“烟火气”,确实再添了一把火。

浙江新闻客户端马丁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漫天烟花,其实是浙江人为自己喊的一声“预备”——

11年暂停、3年疫情,让我们对举办这样的大型公共活动有些生疏,离“让每一个人都满意”的完美呈现尚有距离:烟花的呈现效果是否可以更精致?回家的路是否可以更通畅?燃放点的排布是否可以更科学?

不过背负亚运重任的浙江人不绕弯不回避,只有“尽早热身”才能见差距、明得失、权利弊,在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隐患的同时,为城市治理能力的升级提供“测试样本”。

“烟花向星辰,所愿皆成真”,既是一种“浇灭块垒”的宣泄,也是一种“明天会更好”的联想触发:烟花大会可以回归,蓬勃的市场活力也能复苏,风景这边独好的日子自然也会回来。

烟花下的每个人,都将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二)

烟花大会的回归,源于文化的力量。

元宵夜的花火,对于古都杭州来说,是独属于此的文化烙印。

宋人偏爱烟花的锦绣热烈。《东京梦华录》有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今人亦喜烟花的璀璨芳华,临安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是我们对元宵夜最极致的浪漫想象。于是,细看这场烟花大会,有无数向宋韵致敬的细节暗藏其中——

城市阳台下的“空中灯廊”,与水中点放的只荷花灯遥相呼应,重现着“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的意境;

钱塘江中量身定制的“元宵游船”,泛舟观“花”,复刻着“波间涌出蓬莱岛”的闲雅惬意;

升空米、3万发烟花齐放,追忆着“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的万家灯火。

以烟花大会来重现辛弃疾笔下临安城的“一夜鱼龙舞”,既是对宋韵文化的一次深情回眸,也是对当下“国风”热潮的一声有力呼应。

浙江新闻客户端马丁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事实上,从历史里打捞出这些珍贵的记忆碎片,不是单纯为了怀古,而是为了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

往小了说,烟花是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元素,充满东方浪漫情怀,“砰”一下绽开花火,满是惊喜和美好,含蓄又热烈。烟花大会如同“鹊桥”,可以跨越时空,牵起古都临安和现代杭州之间的现实联系,这是宋韵传世工程的序曲。

往大了说,传统文化当中凝结着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共识,传统节日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其精神内核的世代传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烟花大会之于今天的我们,是一种无法割舍的仪式感,是一种文化脉络传承的对证。这些传统文化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来路,只有知晓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行往何处,才能做到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行动不偏轨。

如果没有了形式上的载体,又有谁有兴趣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味呢?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杭州烟花大会时,其实在说的并不只是刹那芳华的绚烂,更是一种恒久的文化链接,穿越古今,一脉永远。

(三)

每一座城市关于烟花大会的记忆,都能折射出它的发展史,承载着一代代市民对于未来的朴素愿景。

虽然有人觉得昨天的烟花不够尽兴,但朋友圈的一波“回忆杀”仍是主流:泛*的老照片里,有青涩的面容,有温暖的回忆,还伴随着城市变迁的痕迹与故事。

自年启幕,杭州连续举办了15年的烟花大会,烟花会场的四次变迁,是城市发展思路的“潜台词”。每隔数年,璀璨烟花都会把一个新杭州,隆重地推向前台——

长达90分钟的首届烟花大会,通过卫星传送向43个国家和地区直播,这是浙江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光影交错的城市名片。

本世纪初,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年的烟花大会也首次移师钱塘江水域,目的之一,就是为城市新中心打call。

年,烟花大会首进运河,背后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申遗启动,沿岸三大国家级博物馆正式开馆……一场烟花秀,成了杭州唱响“北城之春”的前奏。

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一周年,烟花大会主会场再次从钱塘江回归西湖,重新承载历史文化名城的骄傲和期盼。

而今年的这场烟花大会,为何选择在“莲花碗”前绽放?烟花秀的第一章节,就已点题:“我爱杭州喜迎亚运”。用办好亚运会的契机,刷新城市文明的新高度,我们又走到了城市版本更新的前夜。

浙江新闻客户端马丁摄

对于每一个浙江人来说,烟花大会是乡土情怀,是富民产业,是地理标志,是文化根脉,也是最好的推介语和最燃的动员词。

新一年,我们要做的不少:被疫情扰乱的生活等待复位,后疫情时代的波折需要熨平,即将开门迎客的我们,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跃升。

不矜不伐、凝心聚力,这场烟花,正逢其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浙一说丨烟花大会吹的什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