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拥挤、人员密集排队,收银区域人头攒动,设施消*不及时,成为疫情防控薄弱环节——
大型商超人员密集问题需“疏解”
百姓生活离不开日常生活用品。近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正常上下班,大型商超也成为购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有市民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商超的收银区域常常挤满了排长队的付款顾客,购物车消*跟不上,令人担心。
针对大型商超人员密集的问题,在工作日和周末,本报记者分三路采访发现,商超里面客流量大,果蔬摊位、收银区域甚至“人挨人”,购物车等设施消*不及时,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亟待通过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疫情防控风险。
大型超市的收银区域,人员密集。
收银区域“人挨人”,高峰期无人疏导存隐患
记者走访大型商超时发现,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销售区客流量密集,在交款处甚至出现“人挨人”的现象,为疫情防控带来隐患。
3月1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南京路与香港中路交汇处的家乐福超市,一楼停车场几乎停满了车。记者转了转看到,二楼的食品销售区,特别是果蔬、肉、蛋、鱼类柜台前,人员最为密集。
“每次来超市买菜都提心吊胆。”家住梅岭路的胡女士说,“虽然戴着口罩,但在这么多人的密闭空间里,真怕有什么闪失。”记者留意到,果蔬柜台是顾客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称重区和交款区的人流也不少,特别是自助交款区,一些顾客因自助设备操作不熟练,人员密度很大。记者大体测算,如果抬起胳膊转一圈,至少能碰到三四个人。
果蔬称重区域,顾客排长队。
在重庆南路的麦德龙商场,这里实行会员制,与普通超市相比,购物人数相对少一点。超市和仓储合二为一的零售业态,使店内顾客密度相对松散,但收银台前人员密集,每一位收银员面前都有多名顾客在排队付款。
根据媒体报道,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城市推出针对商超经营管理的细则指南。其中包括,商超在入口处设立警示牌,注明人数控制标准,提醒消费者在一个购物区域内停留时间尽量不超过15分钟。商场根据卖场面积,按照生活区人均10平方米左右估算出最大顾客容量,必要时禁止人员进入。一些细则中还提出,商超合理设置商品摊位,对日常需求量大的禽、蛋、肉、鱼、蔬菜类柜台,增设操作人员,增加称量台位,增加成品和半成品菜品,提前称重包装,方便顾客直接拿取。
“多开通收银通道,在容易发生人员聚集的果蔬称重台、收银台等处标注醒目的间隔疏导线,提醒顾客注意间隔距离。”有市民还建议商超根据客流情况,在高峰期设专人疏导客流等。
只扫码不测温,购物车等设施消*事宜被顾客吐槽
我市推出公共场所扫码系统后,一线人员和市民“双点赞”,两天累计扫码人数近60万。从青岛公共场所扫码系统运行两日的情况看,累计扫码人数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大型商超,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型商超存在“只扫码不测温”的现象。
“扫码就不测温了?”有顾客对此心存疑惑,另外,也没有商超工作人员对进店顾客是否扫码给予监督。
一位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顾客进店扫码成不成功,我们无法具体判断,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商超设施消*、售卖区域的防护措施是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