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工厂卧底,深度调查,ldquo杀马特 [复制链接]

1#

本文是我最近4个月在工厂“卧底”的调查总结,算不上条理,希望记录的各种散点,能给这个方向创业的朋友一点点启示。

农民工产品现状和总结

作为一个完全不懂手游的产品狗来说,做点线下接地气的活一直是我所愿。当时看农民工有点自以为是的需求方法论:

1)人群集中;2)年轻好奇;3)收入不低,至少在逐年增高;4)都持有智能机(我曾在年去晋江西滨镇,但当时还是山寨机的世界,因此这事没得做);5)交互陌生、有社交需求。因此,个人觉得从社交切入应该有的做,虽然也知道社交离钱很远也难做。

但后来的打工生活一条条的把预想的击破,最终回到我曾经最坚信的两个产品信条:1)产品经理做产品,你必须是跟用户一样所想所知,一定要成为最懂行的人;2)需求从用户中来,不是从方法论、意淫中来。即便引领新需求,也是要吃透旧需求。

能算上陌生人社交的APP非常多,抱抱、探探、偶然、领爱、美丽约、初见等等,但产品同质化很强,并非针对农民工用户群。有所针对的算是闰土、橄榄公社、赶集网(APP里有个版块主叫『乡聚』)、工猫。纯社交出发的只有闰土,老乡语音社交,基本停止更新了。其他以强大的线下劳务中介资源支撑做招聘方向,还在迭代中。大家早两三年听过的买卖宝,也都销声匿迹了。

有个其实显而易见的道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很大的生活工作特点,就是其实在马斯洛需求的比较下层,这点想通了,很多行为、产品点都可以想明白。结论是在纯线上APP或者纯社交方面,这个群体很难有作为。

推荐大家了解下ABH效应,关于一线城市向乡村文化传导的研究,可以增加些理解。

文章开篇的几点说明:

是体验经历的总结,不以精确数据支撑(具体可见各种报告、论文书籍和统计局数据)。里面提到的数据都是泛调约千人、精调约百人得来,数据可以±5%为准。

中国农民工聚集城市不少于30个,我只去了四五个,不一定具有总体代表性,仅作为感受农民工生活细节的参考。

我就是农村出来、也是被农民工带大的,尊重这个人群。但做这个方向的创业,是梦想也是生意,总结尽量不装逼,行文表述直抒胸臆。如有得罪,先行抱歉。

农民工的“杀马特”现象

我个人将农民工定义为:持有农村户籍,离开农村原籍地、在各大中小城市从事中低端的以劳动力支出为主的第二第三产业人群。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算,当前我国农民工人群超过了3亿人,其中后、后已成为非建筑行业的主要人群,总计超过约1.2亿人。

常看到新闻,说哪个农民工保安经过苦读考上研究生等。这样的例子,一定发生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有个很重要的差别,在一二线城市中,本土居民生活为主、农民工服务为辅,农民工兄弟基本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各种服务业工种很分散。想想清华大学保安跟学生一个年龄,也许高考就差几分便是命运之差;高端物业保洁员分分钟见拿着iPhon读英语的业主进出;这种生活状态下,他们非常容易被城市影响。

相反,昆山、太仓、晋江、石狮、东莞、江门……这些城市农民工占主要人群(如晋江总共近万人,农民工超过万),在这些制造业集中的四五线城市中,他们的工种集中在普工、车工、前整、后整、质检……等,在吃喝用度审美消费上,他们自成体系(这也是为什么一二线城市很少有杀马特,而遍布制造业城市工厂),土著居民反而通过出租、交通等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所以,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